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4日讯 今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9号)(以下称39号文)。企业融资难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39号文进行了解读,就企业融资问题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39号文依次紧扣十个方面,细化措施,并在每一项后面用括号明确部委责任归属,对此,鲁政委认为,这是今年以来本届政府注重抓落实的常态化举措。虽然7月份社会融资和信贷之低令人大跌眼镜,但不意味着年内就会转向大规模的总量放松。
首先,39号文第一条明确提出“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强调的是“保持”,不是“进一步增加”;强调的是“合理适度”,不是“充裕”。与此同时,39号文却特别强调了要“着力调整结构”,不仅仅是要优化结构,而是“着力”。
其次,昨天(8月13日)7月份货币金融数据发布之后,即使数据大幅低于预期,但人民银行对数据的官方解释新闻中,仍然明确表示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是“总量稳定、结构优化”。这一表态也与39号文完全一致。
在他看来,39号文除了继续关注融资价格和收费,还特别对银行负债成本持续上升的客观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同时,文中透露出监管政策调整新动向。鲁政委分析,在第一条中,要求“进一步研究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预计由此允许适当增加信贷量;第二处,允许企业贷款由传统的“先还后贷”调整为“直接滚动融资”,这使得企业不用再为先还款而举借高成本“过桥”融资;第三处,“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偏离度指标”,并“研究将其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扣分项,约束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冲时点”行为”。
鲁政委还表示,与常见的官方文件不同,39号文在文末还有一段文字:“从中长期看,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要依靠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治本之策,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财务硬约束和发展股本融资来降低杠杆率,消除结构性扭曲。”清醒认识到前文这些举措,仅仅是缓解短期问题的办法,而长期的还得依靠“拖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财税改革,简政放权,打破垄断,硬化融资主体财务约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意味着,当前措施更多是在“为改革买时间”。
从宏观上来说,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要让企业能够挣到钱。否则,即便这一期融到了资金,如果到下一期还不起,仍然会融资难。而我们此前的分析显示,目前的经济状态是可贸易程度高的企业(主要是第二产业)普遍盈利困难,而可贸易程度低的企业(主要是服务业)则景气状况相对较好,由此分明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估,已成为制约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而数据也的确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工业企业利润呈现显著的反向关系。因此,在我们看来,修正人民币汇率高估是让目前企业脱困最为重要的一环。而遗憾的是,这一点似乎在着力缓解融资贵的一揽子方案中(39号文)却被令人遗憾地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