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金上半年九大关键词

2014年08月14日 10:32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半年已过,各基金除了交出业绩这一份答卷之外,还有太多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地方。我们筛选出上半年基金行业的9个关键词以飨读者。

  关键词一:老鼠仓——基金遭遇最严捕鼠阵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传言已久的海富通“老鼠仓”案7月4日终于被证监会坐实,蒋征、陈绍胜、牟永宁、程岽和黄春雨5位原海富通基金经理“中奖”,旗下“硕鼠”占基金经理总数近半。

  笔者统计,今年上半年被曝出老鼠仓丑闻的基金公司已有10家,其余还包括中邮、光大保德信、汇丰晋信等。涉案基金经理15人。“此次老鼠仓的排查规模之大、涉及人数之广前所未有。”沪上一位基金经理直言,目前曝光的仅是业内老鼠仓案的一部分,海富通也不会是唯一一个“老鼠窝”。

  基金经理职业操守缺失,给基民们带来的是利益损害。拿海富通基金来说,硕鼠基金经理扎堆离职后,其投研团队重建的压力甚大。今年上半年以来,旗下17只偏股型基金中10只收益为负。而另一家惊现“活雷锋”式老鼠仓的汇丰晋信基金今年上半年的权益类基金更是无一只正回报。

  关键词二:基金经理——抢手头衔也有人说“不”

  据笔者统计,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次数多达421次,远超上年同期,并且已经超过2012年全年的变更次数。而其中离职的基金经理就有近百位,且不乏业内精英,如农银汇理投资总监曹剑飞、信诚基金(博客,微博)高管黄小坚等。

  大环境变化,曾经做梦都想当基金经理的研究员们大大降低了晋升热情。沪上某基金公司副总表示,本打算提拔一个在公司供职已久的研究员做基金经理,谁料到,其竟然以“还想在研究员岗位上多锻炼些时间”为由婉拒了。如何让基金经理职务更有吸引力、更有尊严,已经成为摆在基金公司管理者眼前的一道必答题。

  关键词三:私募备案——阳光化监管喜忧参半

  私募基金阳光化的进程似乎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今年2月基金业协会启动了私募基金备案制。与此同时,由证监会起草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条例》目前也已报送至国务院,该条例实施后,意味着私募基金阳光化时代全面开启。备案制一经开启,各大私募基金公司就积极加入到转正的队伍中。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登记私募基金1629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目前备案的数量还在扩张之中。

  不过,仍有大量小型私募基金对备案的态度并不积极。“小型私募基金习惯了有限合伙式的私密化运作,一旦接受基金业协会的备案,就需要上报证券账户等,部分依靠坐庄或者内幕交易做业绩的方式,很容易被监管层发现,这是小型私募机构不愿参与到备案制当中的主因。”一家小型私募基金经理透露。

  关键词四:扎堆转型——基金按下葫芦浮起瓢

  翻阅上半年的基金公告,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除了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猛增外,主动修改基金合同条款或转型更名的公告也越发多了起来。保本基金、定开债基、指基、短期理财基金甚至QDII也都在转型的行列中。

  2013年以来,伴随着公募基金发行大年而来的还有迷你基金的数量与迷你程度的大增,基金公司通过自购、拉帮忙资金等方式来防止产品清盘,但这样的勉强维持让基金公司压力越来越大。对于被迫清盘,主动转型无疑要“体面”得多。其中因持续亏损而规模难撑的指数型基金是“变身”的大户,有7只产品在最近一年内转型。

  转型也并非万能药,如果投研跟不上,恐怕转型之后规模也难出现较大增长,依然难逃“迷你”尴尬。如果仅仅是跟随市场热点来寻求改变规模过小的现实,很有可能使转型目的落空。

  关键词五:宝宝遇困——余额宝们还能坚挺多久

  以余额宝为首的“宝宝”类货基的出现,开创了基金与电商跨界融合的新时代。然而经过1年的蜜月期后,宝宝类货基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力不从心了。

  最新数据显示,余额宝二季度末规模为5741.60亿元,较一季度增加不到330亿元,仅是一季度3560亿元增量的零头。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收益步步下滑之时,动了银行存款奶酪的宝宝们遭遇重重围剿。货币基金纳入一般性存款、取消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等不利的消息接踵而来。最近已有多家商业银行执行罚息政策。同时,商业银行也加入了互联网宝宝军团的混战,试水银行系宝宝产品,如工行的薪金宝、中行的活期宝。

  互联网基金已经度过了最为火爆的时期,基金公司要做大规模不应迷信互联网平台,天弘增利宝依然只是成功个案。

  关键词六:新基金——新基发行玩“到点成立”

  曾几何时,基金公司尤其是新基金公司为了新发基金首募规模数字好看,千方百计动用资源甚至不惜借用帮忙资金注水。但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却不再打肿脸充胖子,出现了扎堆踩着2亿元门槛到点成立的新景象。

  “事实证明首募规模虚高对产品的后续成长有弊无利,拉帮忙资金这种事情我们现在也比较回避了。”沪上某基金公司渠道部负责人坦言,发行时间变短意味着发行成本也会下降。事实上,“注水”严重的新基金,开放申赎后帮忙资金就会在短时间内撤离,新基金规模大幅缩水反而让基金公司更尴尬。而以往产品多在一个月以上的发行时间,也让以银行为主的销售渠道无比紧俏。

  事实上,实行到点成立就可以鼓励基金公司在长期销售上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基金规模良性增长。

  关键词七:股权激励——多数基金公司仍当看客

  今年年中,恰逢新《基金法》对公募基金股权激励放开一年之际,虽然天弘基金、中欧基金各具特色的股权激励已经瓜熟蒂落,但并没能出现更多的追随者。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天弘、中欧、前海开源在股权激励上的大步前进,那些公募行业传统大型基金公司却是步履蹒跚。事实上,大型基金公司的净资产价值很高,意味着股权的成本也很高,高管们不一定愿意拿那么多的真金白银,除非公司未来要上市,否则股权激励方案肯定是每一家都很难谈拢。

  关键词八:基金打新——从逢新必打到重在参与

  今年6月26日,随着飞天诚信、龙大肉食、雪浪环境3只新股的敲钟上市,暂停4个多月的IPO再度重启。不出意外,新股疯狂依旧,截至7月4日收盘,上述3只新股连续7天涨停,涨幅均超150%;6月30日上市的联名股份连续5天涨停,涨幅翻倍。随后上市的5只新股也无一例外齐齐暴涨。

  不过,在中签散户们直呼“买着了就赚大了”的时候,曾经备受追捧的打新基金,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后续公募打新基金的收益,会从“3年不开张,开张吃3年”的相对暴利模式,变为积少成多的相对微利模式。据测算,今年一季度打新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2%~15%,但显然,刚刚开闸的此轮新股收益会下降至个位数。

  关键词九:债券基金——鼓掌的多掏钱的少

  要说2013年表现最难孚众望的基金类型,恐怕非债基莫属。在权益类产品平均收益超15%的情况下,债基0.43%的微涨让持有人大失所望。好在上半年债市小牛行情让债基凭借5.63%的净值涨幅领跑所有类型基金,打了一场漂亮的业绩翻身仗。

  不过,业绩虽然向好,但对债券型基金而言,春天的到来还没有那么快。2013年上半年成立债基44只,今年同期成立的债基仅有23只,数量上就减少了将近一半。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