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便利的贸易监管制度和金融创新将为关区企业带来红利
日前,四川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审议同意《关于在我省成都市部分区域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贸区经验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建立开放透明投资管理制度,推进更加便利的贸易监管制度,推进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创新。“届时,成都的企业在家门口就可全面体验到上海自贸区的监管服务政策,享受到‘自贸区式’简约、便利、高效的通关服务待遇。”有业内人士作了如此展望。
即将实施6项新规
上海自贸区推出的14项创新监管制度,目前已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施的有8项,它们分别是:区内自行运输制度、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制度、保税展示交易制度、境内外维修制度、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集中汇总纳税制度、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制度。
即将亮相成都特殊监管区域的6项措施分别是:先进区后报关、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仓储企业联网监管、内销选择性征税。7月15日成都已向海关总署正式上报了希望在成都海关特殊监管区全部复制14项创新监管制度的需求情况表。在上述全部复制请求获海关总署正式批复意见后,成都海关将结合成都企业实际需求情况,迅速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进行复制推广,让关区企业提前享受到通关服务改革带来的红利。
届时,关区企业在不沿海不靠边的成都,也将全面体验到上海自贸区的监管服务政策,享受到“自贸区式”简约、便利、高效的通关服务待遇,将进一步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扩大业务规模等。“事实上,有部分监管制度,成都关区企业比上海自贸区内的企业率先体验到。”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称,比如,在海关总署大力支持下,去年7月成都海关与大连海关就实现了两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保税货物“区间结转、自主运输”,而今年上海自贸区推出的区内自行运输制度还借鉴了该项改革的监管模式和流程设计。
金融创新不可少
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正模说,自贸区在金融创新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目前新希望集团与上海陆家嘴集团、日本SBI控股株式会社在上海浦东新区联手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业。而今后不必舍近求远,就在成都也可以开展这样的业务了。
另外一个方面是在对外贸易方面的金融创新。如用人民币直接结算,在市场需求方面不存在多大的问题,只看央行的政策如何。这样,可以避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上海自贸区已经在金融创新方面走出了一些新路子。目前已有9家中资银行的分行和12家外资银行的支行在此落户,业务包括:帮助企业设立FT账户,实现境外、区内资金流通;提供企业境外人民币借款;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提供金融服务;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等。“过去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境外融资分别需要商务部和发改委审批。”这位人士说,今年2月21日,央行出台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区内企业可以无需审批,按实缴资本1:1的比例直接从境外借款,资金进来当天就可以使用,融资效率大为提高。同时,由于境外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可以下降10%至20%。
各界反响强烈
“这将是一个大动作!”郭正模说,自去年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后,包括成都高新区在内的全国不少地方都在申请成为自贸区,但目前都没有下文,而且听说国务院要求稳步推进,不“遍地开花”。成都的上述两个区域仿效上海自贸区成熟经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先行先试,一方面,可为今后正式实施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成都、四川的对外开放水平。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将准确把握四川省委审议通过的《方案》精神,抓住省、市打造“内陆开放示范区”机遇;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快顶层设计和政策创新、机制体制创新,探索构建创新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另一方面,以新项目促进为突破,增强投资增长动力,稳中求进。
借鉴上海自贸区给企业究竟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据试点企业英特尔公司测算,在成都和大连两地特殊监管区域推行保税货物区间结转制度后,每月节约费用超过10万元,整体通关时间减少6个小时,两地间运输时间由原来的2—3天缩短至1天。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有关人士说,“自贸区式”服务的优势将体现为:一是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这样,出口企业可以提前获得退税款项,减少资金占压;二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从而减轻了企业税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