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意见具有创新性,但具体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要看执行情况。”每当有新政策出台,受访的专家学者总会发出上述评论,但这个新政策的后续政策出台时,人们的预判依旧大同小异,政策细节,与以往相似,关键还是如何落实。
那么,执行,究竟怎样才算到位?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之后,证监会率先研究部署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意见的十项具体措施。
不过,政策犹如药方,再好的药方,病人不配合的话,一切也都是徒劳。纵观各项政策出台前后,所缺少的不是表态,而是对政策执行力的评估,没有执行、落实到位的政策,使结果偏离了预期,给顶层设计带来不必要的烦扰。这就如同医生开好了药,病人及病人家属信誓旦旦保证一定按时服药和定期复诊,可把药拿回家之后,随便吃了几次,就塞在抽屉角落不再问津了,而医生这边还在着急,为什么吃了药,病症还是不见好?
同样的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力素质不同,则落实效果千差万别。而且目前政策执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表明,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力素质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政策有效执行的最关键因素。
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来说,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50多项具体举措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去年7月份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四次提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问题。“小微融资十条”要想真正落地,显然考验着相关金融部门的执行力,如能否及时出台相关改革方案,能否监督落实相关改革措施等等。
一系列相似的政策不断出台,但参差不齐的落地情况影响了政策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比不断推出看似更有力的政策更重要的是,推动政策的执行,对执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