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往往很迷茫,有的喜欢查看基金历史业绩,也有的喜欢研究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风格。但是,这些往往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收益,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基金的业绩往往缺乏持续性,特别是在市场趋势或风格大幅变化的情况下,历史业绩有的时候反而成了反向指标;二是我国基金经理离职率比较高,基金业绩只是结果,重要的是管理团队,因此在基金经理频繁变更的情况下,基金业绩本身的参考价值有限。
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有没有一个简单直接的指标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比较好的择基参考呢?
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投资者被称为机构投资者,他们拥有强大的研究团队和及时的市场资讯,能以专业的视角深入研究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并捕捉投资机会,那么,当基金投资者中机构持有比例较高时,基金的业绩是否会更好呢?个人投资者是否能以机构持有比例作为投资参考呢?这个比例是多少比较合适呢?
我们以2008年至2013年基金公司半年报和年报披露的机构持有人比例为样本,共12个时间区间,分别计算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在报告期的收益,以同类基金平均业绩作为比较基准,如果筛选出来的基金组合跑赢基准,则认为机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选基能力。我们所选择的基金中剔除指数型基金(包括被动指数和增强指数型)和QDII基金。研究中,我们将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分为0-30%、30%-50%、50%-70%以及70%以上四组,分别考察四组的择基效果。
具体来看,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为0-30%时,所筛选的基金业绩相对较差。我们的实证研究表明,按照这个标准筛选出来的基金,平均业绩整体跑输比较基准。对债券型基金来说,共12个区间内,我们的组合只有3次跑赢比较基准,所有区间平均跑输比较基准0.19个百分点;对股票型基金来说,12个区间内,我们的组合只有2次跑赢比较基准,所有区间平均跑输比较基准0.55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普通投资者缺乏基金的甄别能力。
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为30%-50%时,股票型基金表现较好,债券型基金表现依然较差,但相比机构投资者比例较低时,基金表现有所改善。债券型基金在12个时间区间内,有4次跑赢基准,但整体平均仍跑输基准0.16个百分点,略有改善;股票型基金在12个时间区间内,只有3次跑输基准,整体平均跑赢基准1.19个百分点,业绩大幅提高。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平均持有比例不同引起,目前国内债券基金的机构占比显著高于股票基金。其中,债券型基金平均机构持有比例为28.9%,股票型基金平均机构持有比例为18.76%,因此,当机构投资者比例在30%-50%时,可能表明机构对债券型基金并不是非常的看好,而对股票型基金则比较看好。
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为50%-70%时,股票和债券型基金均表现非常好。债券型基金在12个区间内只有2次跑输基准,整体平均跑赢基准0.41个百分点;股票型基金则在全部区间内都跑赢基准,整体平均跑赢基准3.15%个百分点。机构投资者比例在这个区间时,一方面表明机构对基金是非常看好,另一方面,这样的一个比例对基金流动性的冲击并不是特别大,因而这段区间的基金表现非常好。
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为70%以上时,股票和债券型基金虽然整体业绩仍然跑赢基准,但表现有所下降。债券型基金在12个区间内跑输基准4次,整体平均跑赢基准0.23个百分点;这一组中的股票型基金只有11个时间区间。其中,跑输基准4次,整体平均跑赢基准1.94个百分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机构占比过大时,会对基金规模造成一定的流动性冲击,进而影响基金业绩。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类基金通常多是历史业绩长期优秀的基金,可能面临规模过大或者基金经理未来变更的影响。
综合来看,对于债券型基金,机构持有比例在50%以上(含50%)时,所筛选出来的基金整体能跑赢比较基准;对于股票型基金,机构持有比例只要在30%(含)以上时,所筛选出来的基金整体能跑赢基准。但对两类基金来说,最合意的机构持有比例均为50%至70%,个人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可以将该指标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