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应当先说生存,再说发展,先说现实,再说愿景。有了与发展相适应的实力和经验后,民营银行之于传统金融格局的冲击和改良,才有可能变现。
银监会日前宣布,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三家民营银行正式获准筹建。最早今年年底前、最迟明年4月份,首批民营银行就会挂牌营业。
这是继3月份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获批后,在打破社会资本进入金融业的玻璃门方面迈出的更实质性一步。基于传统银行格局下所存在的弊端,民营银行的批量诞生自然会被寄予诸多期望。比如,将民营银行视作金融领域的增量改革因素,冲击传统金融格局;民营银行通过差异化服务为实体经济和区域发展担当实质输血者;归拢地下金融充满寻利渴求并因此充满风险的资金,将其导入可控通道;为普通投资者提供更有效率且优厚的投资回报,等等。
这些寄托于民营银行的期待不能说没有道理。以社会资本为主要推动力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至少在其早期阶段让我们感受到了市场化金融的普惠性。在市场化思维的引领下,互联网金融的推动者们显示了合理利用规则的敏锐性,显示了不惮于直接竞争的勇气,在其市场培育和争夺的过程中,公众颇受其益。人们有理由认为,在民营银行进入传统金融领域后,仍会展现出其曾经显示出来的创造性并让公众受益。
但是,至少在当下,这些愿景仍显遥远。
一方面,传统金融领域有着与互联网金融领域完全不同的生态,互联网领域的开放性与社会资本天然契合,而在传统金融领域,风险管控是不会轻动的最高法则。尽管民营银行具有风险自担的责任,如果民营银行真的面临破产清算风险,银行及其发起人都有义务赔付,但相对于传统银行的“最后担保人”,民营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其实极其有限。而且,还需要考量,民营银行即便只是发生了局部风险,是否有能力阻断这种风险向外传导。
另一方面,民营银行的发起人们尽管在其他领域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功,但在传统金融领域能否游刃有余,尚需观察。对于民营银行差异化经营的资质要求,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其专业性的要求。无论是小微企业、消费者还是区域内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信用上天然不具有优势,也因此不被传统大银行重视。这为民营银行留下了市场空间,同样也会对民营银行形成挑战。
民营银行应当先说生存,再说发展,先说现实,再说愿景。有了与发展相适应的实力和经验后,民营银行之于传统金融格局的冲击和改良,才有可能变现。而这一点,仅凭民营银行具有市场创造能力是不能实现的。传统金融领域是典型的政策主导型行业,民营银行的生存和成长对于政策环境的依赖度,一点儿不会比传统银行小。这一点,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有所体现。
民营银行需要一个能够生长的政策环境。这个环境不是指给民营银行以特殊待遇,而是帮民营银行建立宽严相济的正常环境。比如,既需要防止民营银行成为发起人的利益输送平台,又需要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让民营银行的风险更加可控,同时,进一步推动利率完全放开。民营资本的壮大历史告诉我们,只要给予清晰、稳定、相对平等的政策环境,其就会蓬勃生发。这也是目前民营银行最需要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