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上中游行业的企业大部分处于高利率、高财务杠杆状态,债务风险逐渐积累,为避免债务危机到来,必须结构性去杠杆。
观察美国本轮去杠杆,成功经验在于:企业部门去杠杆的同时很快去除了无效产能,允许并推动企业破产、重组(如通用汽车);低利率政策降低了被动加杠杆企业的债务扩张速度;结构性减税政策有利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服务业吸纳大量就业;资本市场和股权融资发达是去杠杆成功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已进入通过结构调整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爆发前有许多相似之处。当时的日本严重依赖银行体系,去产能不畅,存在大量僵尸企业占用大量金融资源。为避免重走日本的老路,需要从宏观上整体上来把握去杠杆问题。
一方面,要通过金融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适应过去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产权保护制度不够健全的经济发展阶段,未来推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升级,则需要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市场,提升股权融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占比。当前迫切需要制订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统一协调的金融发展战略,建立资本市场与银行体系平衡发展、高效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股权融资相比于银行贷款更鼓励创新,长期来看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因为银行的谨慎倾向追求固定利息,而股权投资人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只有具有良好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公司才能吸引股权投资人。因此股权投资会投资于更有效率的企业,客观上支持创新性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助于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而提升整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此外,在高利率的市场环境下,由于债务融资成本普遍高于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利用股权融资有助于企业降低财务费用和资本成本,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居民部门投资来解决企业部门的资本金补充问题。去杠杆不仅要降低分子即压缩债务,也需要想办法扩大分母增加所有者权益,通过投入股权资本金修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有利于迅速去杠杆。
过去10年来,我国居民财富积累实现加速度增长,2014年5月末居民存款达46.99万亿元。据测算,中国个人扣除自住性房产后的可投资资产规模2013年就达到92万亿元。
目前我国居民家庭的资产结构中,房地产占比超过60%,金融资产占比不到30%。这与发达国家差异较大,我国居民持有金融资产尤其是股权资产的比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引导居民家庭降低地产投资和银行储蓄的比例,提高股权投资的比例,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解决企业部门的资本金补充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居民通过持有股权分享企业部门的财富,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
为提升股市对居民的吸引力,笔者提出几点提振股市、发展资本市场的建议。
一是调整上市公司行业结构,提升终端消费和服务、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比重,从而拉动产业升级。按GICS分类统计的行业分布,标普500成分股中,金融、原材料、工业3个行业的市值占比显著低于中国A股,信息技术、电信、医疗保健和日常消费4个行业的市值占比显著高于中国A股,这些行业都和个人的消费及服务密切相关,部分有效供给仍然短缺,代表着中国产业升级方向,也是未来主要投资机会所在。
二是大力发展VC/PE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上市和退市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目前BAT、京东等新经济龙头均到海外上市,应完善IPO相关制度,吸引优质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在境内上市,让中国居民分享其成长的收益。
三是降低无风险利率,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放松保险、社保、年金等配置股市的比例限制。
四是通过税收政策引导居民从地产投资和银行储蓄转向股权投资,可考虑征收房地产税,统一利息税和分红税的税负。
五是完善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公司治理、透明度、退市并购等效率机制和制度安排,切实保护股东权益。
通过上述政策建议的落实,使我国资本市场走上一个更加健康高效发展的轨道,为企业融资和居民投资提供一个通畅的渠道,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由此,不仅可以有效补充企业资本金、降杠杆,而且通过市场机制的选择,也有助于培育发展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世界级企业,使得经济增长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