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多位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有望再获定向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料“再宽松”。降低融资成本还应分别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入手,多元化金融供给亟待增加,而不合理的融资需求也需要得到控制。
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力度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未来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有望通过再贷款方式获得定向资金支持,但货币政策基调仍将保持稳健,不会全面宽松。
民生证券分析人士认为,宽货币不能解决内生性的融资难问题。中国储蓄率趋于下降、融资需求在债务滚动和行政压力之下居高不下,再加上国际利率中枢抬升、资本流入放缓等因素的作用,国内利率中枢面临中长期上行压力。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以总量稳定、定向宽松、结构优化为主。
加快推动民资发起设立中小金融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金融供给。
业内人士表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应分别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入手,降低融资成本更多的应该依赖结构性改革,而不是货币放水。加快推动民资发起设立中小金融机构将是多元化金融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生证券分析人士认为,“促改革、调结构”是降低融资成本的唯一出路。必须通过供给端的“促改革、调结构”来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困境。促改革的核心是打破供给瓶颈。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松管制,松绑激活;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融资渠道,减少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加快国企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让经济增长真正转化成企业和居民的财富增长;加快金融改革,完善国内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调结构的核心是盘活存量资金。前期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导致债务负担骤增,产能过剩压力巨大。这不仅推高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吞噬了企业利润空间,而且还挤出了新经济、新产业的可用资金,不利于结构优化。
连平认为,应控制不合理的融资需求,也不能无限制满足各地方政府旺盛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应尽快解决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借贷成本的软约束问题,对僵尸企业进行破产重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