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中主板与创业板的剪刀差不断扩大,市场风格转换的预期升温。同时,两融市场保持较快增速,但是融资客对一线蓝筹股的态度始终如一——持续撤离。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因为追逐热点的融资客青睐灵活短炒,而当前一线蓝筹股存在诸多压制因素,缺乏吸引力。后期,沪港通的推进已经引发了海内外资金对一线蓝筹股的关注,但机构认为,若要真正推动趋势性行情 ,预计要等待沪港通真正实施且经济面进一步好转之后。
一线蓝筹遭融资客冷落
自6月30日以来,两融市场几乎一直保持着稳定较快的扩张速度,两融余额从6月27日的4041.72亿元开始增长,在7月17日最高达到了4286.43亿元,至7月21日,两融余额为4272.78亿元。
在此期间,部分热门板块轮番受到资金追捧,同样获得了融资客的积极布局,对期间两融余额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据数据统计,两融市场自6月30日以来获得了195.48亿元的融资净买入,其中,国防军工、有色金属和电子行业的净买入额居前三位,分别为31.66亿元、29.48亿元和20.76亿元;同时,计算机、机械设备、医药生物、汽车行业的净买入额也居前,均超过了17亿元。不难发现,上述行业多为近期轮番表现的热门板块,均经历了反复的潮起潮落,赚钱机会较为丰富。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7月以来创业板连续调整,主板维持强势,市场风格转换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热闹的仅是二线蓝筹股,而一线蓝筹股多遭遇了融资撤离。数据显示,银行板块在此期间却遭遇了11.30亿元的净偿还,食品饮料、非银金融、房地产等均是净偿还状态。
这种情况在近期仍在延续。7月14日以来,主板和创业板的剪刀差日益扩大,但一线蓝筹持续遭遇融资撤离,食品饮料、银行、家用电器和房地产行业的净偿还额分别为4.02亿元、3.23亿元、1.9亿元和1.12亿元。
不过受益于政策面,一线蓝筹近期市场表现不错。房地产行业的表现突出,近5个交易日涨幅为2.77%,居所有行业之首,非银金融行业上涨了1.09%,也表现不错;但银行板块下跌了0.38%。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利好蓝筹股的政策较多,其中,沪港通快速推进引发了海内外资金的高度关注,国企改革涉及的蓝筹股也对这些行业行情形成助力,此外,地产行业虽然基本面仍未向好,但政策预期趋于乐观,由此低估值板块也获得了资金的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两融市场的投资者操作十分灵活,一般以短线炒作及获利回吐为主要操作手法,这一点从个股的融资净买入额的波动中就可以看出。当前,市场中的热点集中在国资改革、国防军工、新能源汽车等热门概念股身上,大量的资金在反复炒作这些少数的热门题材。这些二线蓝筹股同时兼具题材性、相对低估值与较高的弹性,因而较高估值的成长股和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更容易获得融资客的青睐。
静待沪港通“活水”援助
由于一线蓝筹股多在A股和H股两地上市,当前,沪港通政策利好频出对大盘蓝筹股带来积极影响,不过机构预计,若期待沪港通引来的“活水”引发蓝筹行情,仍需要等到沪港通正式启动之后。
部分机构认为,一线蓝筹的机遇正在开启。华融证券表示,近期将陆续发布沪港通配套规则,沪港通将在8月底和9月中旬进行两次全网测试,最近港币十分强势,香港金融管理局14次出手买入美元,历史上看金管局这种操作往往能带来香港股市的强势上涨,但本次港股未见明显上升,由此本次国际资金的主要目标可能并非港股,而是调集资金备战计划于10月开通的沪港通。此外,社保基金14个月来首次在A股开户 ,表明社保对后市有所期待,在沪港通开闸之前预先潜伏。这种情况下,主板的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介入机会。
而广发证券则指出,当前蓝筹股的“阻力”主要在于盈利周期性回落,而长期问题也并未解决,因而尽管估值回落至低位且海外资金持续流入,但其估值提升空间并不大。今年下半年“沪港通”的开通确实是蓝筹股的一大催化剂,但仍需等待到10月以后。而在今年三季度,由于传统行业短期的盈利仍在进一步恶化,“三角债”问题日益严重,且制约长期增长的高杠杆问题(高经营杠杆+高财务杠杆)也并未解决,因此蓝筹股短期的投资价值并不大。
中信证券认为,沪港通主题下,那些高股息、低估值、有一定折价且又兼具稀缺性的板块或标的值得继续关注,这多集中在白酒、电力、医药、交运、金融等行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