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周期显示,本周是一个转折的时间窗口。从大盘看,上半周市场反应正面,周一沪指升幅近1%,至周三最高上攻至2075点。沪市的单日成交量在周二和周三放大至1000亿元的“活跃量”底线。不过,多头下半周无力为继,中小盘题材股的抛压汹涌而至,导致创业板反复下跌,跌幅达到3.93%。7月的新股认购下周开锣,当前A股的主体运行逻辑仍然围绕新股波动。
增量资金为打新
上半年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基本公布完毕,主要数据不太差,甚至好于市场预期。二季度GDP增长7.5%,6月新增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同比大增25%,为最近5年同期该数据之最,让市场颇感意外。GDP的增长无疑得益于当季一系列政府微刺激政策,而新增贷款数据则凸显了市场资金面并不紧张,A股大盘不应如此沉寂。
观察市场交投情况,沪市单边成交在本周增加不少。不过,从两市整体看,这种增量又并不明显。最近五周,沪市和深市的周成交量分别为:3492+4982=8474亿元、3187+4940=8127亿元、4326+6542=10868亿元、4312+6439=10751亿元和4629+6059=10688亿元。
由此可以得到两个特点:一是最近三周A股整体较之前增量,上了一个台阶,但沪指为首的大盘并没有显著上升,创业板为首的中小盘指数反而下调,可以判断增量资金主要冲着打新的储备市值而来;二是本周沪市增量、深市缩量,但两市总体水平一致,实际上就是部分资金流向了沪市,目的应该也是储备打新市值,毕竟这一轮沪市的新股数量和深市平分秋色。
也就是说,除了针对打新储备市值的需要,并未有要做行情的新增资金入场,无人鸣锣开道,系统性行情难见。
上一批新股退潮中
上一批的9只上市新股全面打开涨停,近日甚至跌幅较大,日换手较多,中签者基本出清,目前阶段只剩下短线套利者在博傻。
本栏此前已指出,本轮新股的炒作汇集了当下A股市场两大炒作手法——热点的局部热炒和“一”字连涨逼空。这批新股上市之后的“一”字连涨是第一阶段炒作,开板之后的放量回落是第二阶段——调整期,波段操作并无大价值。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依然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这起码包含两种情况,其一是主力的振荡建仓,特别有炒作价值的品种“一”字连涨之后就往往出现这个情况,如今年的牛股成飞集成;其二是禁不住诱惑的散户“抢帽子”。
但这一批新股已经较大程度透支了题材价值,多数不再有主力振荡建仓的可能。而且,下周又有11只新股可供申购和预备炒作,因此眼下仍是应当更多注意风险控制为宜,新股的爱好者全力打新就好了。对于二级市场,下周初要提防储备市值资金退出的短线冲击,大盘或会有一次较大振荡。(金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