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经济如何才能摆脱“政策依赖症”

2014年07月17日 07:09    来源: 证券日报    

  经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2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如何保住7.5%左右的增长下限?货币政策该不该调整?“微刺激”政策该向何处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着中国股市的走势,也关系着改革大局。

  笔者认为,关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说法,早已不是新话题;从2007年、2008年起这种说法就开始弥漫,犹如难以散去的雾霾。不过,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了,究竟属于“病秧子走路很吃力”,还是属于“大块头走路自然慢一点”,需要厘清。我国推动经济转型是最近十年来的“现在进行时”,应该说,各方面在思想上有准备,在机制上有准备,在资金、政策上也有准备,不值得一惊一乍。笔者坚定地认为,中国缺乏持续动力的判断并不成立。

  事实上,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城乡居民在旅游、教育方面的投入是多么巨大,住房消费的增长是何其令人惊叹,网上购物以及物流业的增长也是一大风景。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2009年以来也是持续的和相对稳定的,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投资拉动不可持续”的绝境。

  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充分印证了这些基本逻辑:1、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6%,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2.4%;2、上半年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12419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3、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77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其中民间投资138607亿元,增长20.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1%;4、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2019亿元,虽然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但仍实现同比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3.7%。概括起来,就是投资不弱、消费不弱、调整稳健。

  大家还可以看到,中国新阶段的外交在更加扎实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既着眼国家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又紧密结合国内经济调整升级的实际。对欧洲外交,对南美外交,对亚洲外交,都是如此。目前,高铁逐步走出国门,中国公司甚至到英国去修高铁,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还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中国与中亚、北非地区广大国家的经济合作。在外需总体减弱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开辟新的区域市场,同时继续跟主要发达经济体进行互惠合作和错位竞争,对外贸易也还是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好于一季度同比下降1.0%;其中6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4%,出口增长7.2%、进口增长5.5%。

  当然,外贸形势依然很严峻,已经出现的积极因素还需要巩固和扩大。但是,有两点需要加以说明:一是世界经济放缓,我国外贸受到拖累是正常的;二是我们可以找到新的机会,做大新的蛋糕,不会被拖死。

  最近几年来,一谈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困难,往往有人简单地去和美国或者德英法比较,其实是驴唇不对马嘴。我们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或转折,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部分地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可能简单地跟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去对比,只是逐步地接近它的某些结构。我们终归是要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走出来、走成功自己的路。

  笔者认为,在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结构调整是必然的,是内在需求。面对经济增速减缓,没有必要过于杞人忧天,而是要积极接受、坦然面对,顺势而为。

  我们究竟要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关键是满足就业的需求。现在的就业状况有压力,但总体还是比较良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07万人,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再从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角度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为65667亿元,增长14.8%;而民间投资为138607亿元,增长20.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1%。这是不小的成绩。舆论场上很关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个提法,其实在此之前,我们的民营经济、个体经济也是非常繁荣的。对于已经积累的非公有经济的繁荣,我们也不应该视而不见。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把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得更好。

  就货币投放量来说,6月末M2余额12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已不算低。近些年这一比率一直维持在13%—15%的水平,大体正常。有一些市场主体期待货币投放的力度再大一点,其实是一种政策依赖症。

  实际上,过去6年积累的货币资金存量,只要能够把结构调整好,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我们最近也看到种种的具体情况,有些资金是滞留在某些地方的,并没有真正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去运转。这说明我们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发达,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的对接程度也很不足。

  我们的中小企业甚至一些大型的企业,还是有政策依赖症。实际上,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看,都是很放开的了,但是在执行层面,大家还是希望听到一个明确的政策信号。具体到金融政策,就是希望看到加大货币投放力度这么一个举措。

  大家现在都在谈“微刺激”,实际上,不管叫“微刺激”还是“强刺激”,它不过是舆论场上的一种说法;中央文件里、中央银行的文件里并没有这个词。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讲,只有扩张性的或者收缩性的,不存在是否刺激之说。笔者理解,目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平衡性的。国务院所讲的定向调控,就是哪里需要、哪里急需,就朝着哪个方向重点疏导。

  笔者认为,更好的办法当然是让市场去做选择。但是,如果市场主体在有些时候还是难以摆脱政策依赖症,那么,中央放出明显信号也是需要的。“微刺激”的提法相当于释放了这样的政策信号。既然政策信号已经很清晰了,那么,接下来,还是要靠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地、大胆地去闯去做,不要再犹豫观望了。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