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险资加快入市仍需配套措施

2014年07月11日 09:29    来源: 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李光磊保险资金入市近日又成热门话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鼓励保险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支持股票、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这意味着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将实现更加紧密对接,使得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及价值投资的力量加强,将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

  事实上,险资入市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从1999年管理层允许险资投资封闭式基金以实现间接入市,到2004年监管层正式打开入市大门,投资股票比例最高为5%,再到2014年保监会将险金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由25%提高至30%。险资入市从无到有,投资比例从5%升至30%,前后用了15年的时间。

  不过,伴随着投资范围和比例的逐步扩大和提高,险资入市的步伐并未如广大投资者期望的那样“大干快上”。保监会数据显示,5月份,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8141.13亿元,比4月份下降79.1亿元,占比也由4月份的10.08%降至9.82%。

  但同时,险资在其他投资领域却进展较快。“2012年下半年以来,保监会大幅拓宽保险资金投资范围。2013年保险资产配置发生较大变化,另类投资占比快速提升,2013年末另类投资占投资资产的比例均达到10%~20%。”申银万国在研报中表示,在另类投资中,又以基础设施债权计划、集合信托产品为主。2014年,保险公司继续加大另类投资力度,投资收益率有望提升至5.5%左右。

  从理论上讲,保险资金入市能产生双赢局面。一方面,大量险资进入股市客观上能起到稳定市场情绪的作用,也会引导其他市场资金进入;另一方面,险资通过配置股票等资产,实现更大收益。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与国际成熟市场险资入市比例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日本的比例是40%。因此,我国险资入市比例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险资入市的政策也是接连推出。今年以来,有关保险资金的A股利好消息可谓不断。1月7日,保监会发布规定明确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创业板公司股票。2月19日,保监会再发通知,将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由25%提高至30%,按照目前约占10%左右的比例来计算,保险资金理论上可为A股市场带来约1.5万亿元的增量资金。6月28日,保监会又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3号:历史存量高利率保单资金投资的蓝筹股》的通知,该通知完善了运用历史存量高利率保单资金投资蓝筹股的认可标准,并自2014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起施行。

  尽管如此,险资入市还是“步履维艰”,有分析认为,这与A股市场近来整体走势的不佳息息相关。保险资金的投资更注重长期收益,也相对更趋稳健,一旦投资的风险收益比不佳,其必然不会盲目增加投资金额,否则将会对保险公司自身的生存兑付产生致命的影响。

  在业内看来,要想让保险资金更多地投资股市,还应出台更多实质性的措施,使经济基本面继续向好,同时能通过企业盈利这一方式体现出来。这样保险资金就会进入股市,进而对股市的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东北证券分析师余承表认为,要促进保险资金进入股市,还有不少工作需要完善。首先,要完善相关的基础制度。A股市场的注册制、退市制度、上市公司和中介的诚信制度建设以及优先股发行制度等,都期待《证券法》和《保险法》的修订早日完成。良好的基础制度完善了,才有好的市场生态环境。其次,目前股市的股息率远不能满足投资组合需求,因此有必要实行类似中国版的“401K计划”。同时,在税收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双赢模式形成。再次,要促进养老金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在业务方面,社会养老和保险业务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可以共同打造相关产品,形成优势互补。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