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交银施罗德股基不给力 “迷你”基金数量反居首

2014年07月10日 06:4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0日讯 (记者 康博 李乔宇) 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场的强烈震荡不仅让基金业绩出现了分化,也为投资者选择优秀基金公司及产品提供了良机,但拥有银行背景且成立将近十年的老牌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却颇让基民失望。这家公司旗下的股基产品不仅多数录得亏损,而且在濒临清盘的迷你基金数量上更是“勇夺”该行业之首。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迷你基金还没有真正清盘的先例,但由于其收益已经无法覆盖成本,时间拖的越久对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伤害就越大。

  股基多亏损 交银施罗德基金变“鸡肋”

  2014年上半年已经过去,尽管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各家基金公司还是尽最大努力展现自己的投资能力。截至7月8日收盘,在610只股票型基金中,共有256只产品实现了正收益,占比为42%。然而记者在细数老牌基金公司战绩时,却意外的发现了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的“鸡肋”现状。

  据天天基金网显示,交银施罗德目前有14只股票型基金,除交银新成长没有可比数据外,其余13只股基产品中有9只在最近6个月当中录得亏损,占比为69%,而该公司旗下最好的一只股基产品收益也仅为3.8%。

  在该公司股基的亏损排名中,交银精选以-10.52%暂列“第一”。历史数据显示,该基金在最近3年、2年、1年的涨幅为-16.27%、-2.71%、-9.24%,大幅跑输同类产品均值的-9.82%、7.68%和8.29%的水平,而行业排名更是逐年靠后,目前排在609只同类基金的576位,“鸡肋”特征显露无疑。

  从其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看,除天士力和伊利股份外,其余八只股票已经全部被换。探路者这只创业板股票被基金经理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一举买成了第二大重仓股,持仓占基金净值的4.58%。但可惜的是,其目前股价和2014年开年时并无太大差距。而对于第一大重仓股天士力来说,尽管交银精选早在2012年下半年就已经持有,又经历了2013年上半年的大幅上涨,但此后一年多不断的震荡下跌也令该基金业绩备受影响。

  据悉,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为张鸿羽,在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前在广发证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均担任高级研究员。2007年4月加入交银施罗德后历任高级研究员、专户投资经理。2012年4月20日起和管华雨、李立共同管理交银精选股票基金,随后李立、管华雨先后卸任交银精选基金经理职务。从数据看,在张鸿羽和其他人共同管理交银精选期间,该基金的业绩回报始终为正收益,但从2013年4月份张鸿羽单独管理至今,该基金的回报却为-5.42%。而交银精选也是张鸿羽唯一负责管理的基金产品。

  除交银精选外,交银施罗德旗下的交银蓝筹、交银成长等成立日期比较早的股票型基金在2014年上半年均没有展现出较好的投资价值,分别以-8.59%、-5.67%的跌幅排在610只同类型产品的574和533位,着实令投资者无法接受。

  资料显示,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4日,主要股东是交通银行和拥有二百年投资经验积累的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批银行背景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之一。但现在看来,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外资投资公司,都很难帮助交银罗德基金公司扭转局势。

  遭基民抛弃 交银旗下迷你基金数量居行业之首

  对于基金公司来讲,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根据上半年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在1712只基金中净值规模跌破5000万元警戒线的多达133只,比去年底增长了近一倍。而在这133只“迷你”基金中,有7只属于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数量居业内之首。

  这7只“迷你”基金分别为交银阿尔法0.33亿元、交银等权0.19亿元、交银理财60天A和B合计0.23亿元、交银强化回报A和C合计0.18亿元、交银全球资源(QDII)0.09亿元、交银深证300ETF和交银深证300ETF联接分别为0.47亿元和0.43亿元。

  根据开放式基金的合同规定,基金持有人连续60日不足100人或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就达到了清盘条件。所谓的基金清盘,对基民而言,相当于该笔投资将按照净值强制赎回自己的基金,拿到现金后,再做其他投资选择。当然如果所持有的“迷你”基金亏损严重的话,一旦清盘,基民们的这笔投资或许也就失去了翻本的机会。

  根据金融投资报报道,这些迷你基金的业绩多属于不佳状态,交银阿尔法在2013年下跌超过6%,而同类基金平均涨幅近10%,其业绩处于同类基金下游。交银强化回报成立半年以来,截止7月7日的净值仅为1.022元,相比成立时上涨2.2%,而同类基金平均涨幅为5.21%;今年以来QDII基金表现不俗,平均上涨6.69%,而交银全球资源微涨0.5%,同样垫底。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相关人员认为,迷你基金的形成的原因一是发行时点不佳,规模较小;二是业绩整体表现缺乏亮点。随着基金竞争的加剧,迷你基金的增多,合并的基金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但有基金业内人士曾向媒体表示,基金产品一旦清盘将对基金公司的品牌、口碑形成负面影响。因此,没有基金公司愿意主动清盘,即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基金公司也会找帮忙资金或者自己买点渡过难关。

  但专家提醒,迷你基金日常运营中产生的渠道费用、人力成本等,仅靠收取管理费已经覆盖不了。由于其业绩较差,排名压力也会逐渐消磨掉基金经理的管理热情,最后放大的还是基金持有人的风险。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