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国内体检机构爱康国宾完成了其在纳斯达克的财报“首秀”。
财报显示,其2013财年营收同比增长51%。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78%。
从数据来看,爱康国宾上市后的财报“首秀”亮眼。但与此同时,业内及媒体关于其“业务单一”“过度依赖集团客户”等弊病的质疑仍未停止。此外,在爱康国宾亮眼的业绩背后,中国体检行业规范的长期缺失,造成普通用户对专业体检机构的不信任,亦成为“体检第一股”的未来隐忧。
很多人认为健康体检行业没什么门槛,爱康国宾80%的收入来源于团队客户,新创办的体检中心就想赢得大批客户,基本不可能,所以获取客户是第一道门槛。这个行业,若再有人敢闯进来,可能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找死。 ——爱康国宾CEO张黎刚
可是体检真的有用吗?由于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和审核标准,体检市场门槛很低。目前,设立体检中心、开展体检服务的准入条件只有两个:专业医疗机构,从事健康检查的行业工作人员具有资格证和行医证。过于宽松的准入条件必然造成规范力薄弱。 ——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李玲
80%收入来自“单位买单”
“两个月前在NASDAQ上市,近期股市表现还不错,14美元上市,昨天收盘是18.8美元”。6月19日,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大会”上,爱康国宾CEO张黎刚对公司上市以来的势头表示满意。
上市两个月后爱康国宾本月10日完成了其财报“首秀”:2013年第四季度营收2950万美元,同比增60.9%;净亏损570万美元,同比收窄20.6%;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2013财年业绩表现更为乐观:营收2.0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38亿元),同比增长51.1%。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21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78.4%。
从数据来看,爱康国宾上市后的这次财报“首秀”亮眼,但与此同时,社会关于其“业务单一”的质疑却仍未停止。
数据显示,爱康国宾的体检收入以集团客户为绝对核心。2012年,爱康国宾8.2亿元的总营收中,90%来自体检服务;在体检收入中,高达90%的比例来自集团客户。而根据爱康国宾CEO张黎刚介绍,最近的这一数据依旧高达80%。
对此张黎刚曾回应称“这个比例过高。你可以说我们的服务很专一,也可以说很单一”。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集团客户之所以成为爱康国宾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因为个人客户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究其原因,则是“散客”们对爱康国宾并不“买账”。
6月19日上午,爱康国宾宣武门店开始迎接前来体检的人群,其中不少顾客是持单位发的体检卡来“享受福利”。在彩超项目等候区,几位女子一边等待一边闲聊,她们同是来自西城区某单位的。“自己没有花过钱(来这里)”。其中一位顾客告诉新京报记者,如果不是单位花钱买单,她不会自掏腰包来私立机构做体检。
“可能会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到医院做几项检查”,她指着一张体检项目表对记者说:“这上面很多项目对我来说其实都没必要,但是包含在套餐里,也算了钱”。
“体检第一股”可靠性隐忧
“体检中心就是环境好,服务周到。”19日,爱康国宾宣武门店的一位顾客告诉新京报记者,“但是在这种地方体检之后说我没问题,我还是不放心,哪个地方不舒服了,还是会去医院查一下。”
事实上,消费者对私立体检机构的“不放心”由来已久。媒体上,关于体检机构“错检”“漏检”的报道比比皆是:无蛀牙检成有蛀牙,鼻息肉检成鼻咽癌,给当事人造成精神打击和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案例还包括本该查出的疾病被漏检,导致病情贻误,有的甚至发展成恶性肿瘤。
作为体检第一股,爱康国宾也未能免于“可靠性”的质疑,2013年,爱康国宾卷入“漏检门”,有媒体报道称,一位消费者在爱康国宾体检,有已知病症“乳腺结节”未被检查出来。此后,爱康国宾发布声明称,对于较小的乳腺结节,检查不出来“完全有可能”。
6月19日,新京报记者在宣武门店看到,尽管父亲节已经过去,爱康国宾的“父亲节”营销仍在进行中。在爱康国宾“父亲节感恩回馈”宣传单上,记者看到,体检套餐价格从588元到2888元不等。
记者向爱康国宾销售人员咨询该系列套餐的集团业务,一位销售人员在问清了“员工人数”和大致预算后,向记者表示,100多人的团检,如果想给员工选购该系列中最便宜的588元套餐,最终优惠价可能在588元的基础上打4.5折。
值得注意的是,该套餐在宣传单上标示,588元已经是感恩回馈价,这款体检产品的原价是1080元。但如果是个人客户,则无法享受到相应折扣。
“这种一折再折的超低价集团营销方式,公司抓的是集团客户,走的都是单位例行公事的体检服务,却难以得到普通消费者的信任”。
业内研究人士认为,体检机构真正的发展潜力是培养个体消费群,发展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系统的健康方案制定,建立个人数据库,长期跟踪医疗服务等。而中国的体检机构因为缺乏个体消费者信赖,目前还是走依赖集团客户例行体检这种粗放的营收模式。
低门槛背后,体检行业裸奔已五年
“很多人认为健康体检行业没什么门槛,爱康国宾80%的收入来源于团队客户,新创办的体检中心就想赢得大批客户,基本不可能,所以获取客户是第一道门槛;第二,大多数企业做体验都是每人几百元,要真正保证质量并获取利润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在这个行业,若再有人敢闯进来,可能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找死。”坐稳了“体检股”的第一把交椅后,爱康国宾CEO张黎刚日前抛出“门槛论”警示后来者。
然而,对于张黎刚的壁垒论调,新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并不认同,一直以来,业内对体检行业形成的认识是“低门槛”。资深产业研究员李玲认为,由于缺乏专门的规章制度和审核标准,体检行业的进入门槛很低,且规范管理薄弱。
“和公立医院相比,体检机构堪称暴利。私立体检机构的高附加值可能就在于笑脸和服务上。专业性在这里并不是最大卖点”。一位来自雪球网的投资者分析称,目前的体检行业大多数还停留在基础层面。爱康国宾作为上市公司很典型:就是通过仪器做检查。体检服务技术门槛低,资金、硬件和客户资源很容易被替代。谈不上用户忠诚度”。
市场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健康检查市场容量将近4亿人次,体检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市场预测,到2020年上述数据将超过9亿人次,我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但新京报记者采访发现,如此庞大的潜力市场,其最高的法律规范,《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自2009年8月原卫生部发布后,目前一直是“暂行”状态。
该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受检者在健康体检中的医疗安全;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体检应当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规范,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健康体检的质量。
“这个规定还是太笼统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医疗安全、质量,具体什么措施算是有效,怎样执行才能保证?这些细节都比较粗糙”。前述医院研究人士说,“而且这个规定至今都是暂行,没有落实相关的配套细则。”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会长杜兵曾向媒体表示,目前国内体检行业“没有一个行业通用的、公认的、科学的统一标准”,对于是否具有疾病前兆、体检哪些项目及项目数量多少等等问题,基本上由各企业自行判断。
上海海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医疗律师刘晔告诉新京报记者,近年来,关于体检机构漏检、错检的法律纠纷十分常见,“越大的体检机构,遇到的这种问题就越多。”刘晔说,体检机构不负责治疗,对病人的身体健康不造成直接后果,正因如此,消费者在面向体检机构维权时并不容易。
前述医院研究人士告诉记者,体检行业标准缺失已非朝夕,这种现状直接造成了消费者对体检行业的信任度无法提高,“爱康国宾集团业务收入占比那么高,间接印证了这个行业问题。许多消费者觉得专门体检中心是忽悠,除非是单位发福利,不用白不用”。他说,“短期来看,只要销售总体不错,对企业似乎没什么影响,但是长期来说,如果不能尽快确立行业法规、细化行业规范,获取普通消费者的信任,中国的体检市场发展前景堪忧。”(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