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香港证监会欲冻结顾雏军持股

2014年06月24日 07:41    来源: 北京晨报    

  近日,香港证监会向高等法院递交诉状并申请禁制令,禁止顾雏军出售持有的海信科龙约1.07亿股(市值约10亿港元),以对格林柯尔的1300多名小股东作出损害赔偿。受消息影响,海信科龙(00921.HK)股价昨日午后大跌,跌幅一度逾7%,当日收盘价报8.83港元,跌幅5.36%。

  海信科龙有关人士昨日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负责人正在开会,截止记者发稿时未对案件作出回应。顾雏军方面也称,具体进展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作为“郎顾之争”的主角之一,一手创立了格林柯尔的顾雏军先后收购了科龙、美菱等多家公司,一度被称为“制冷大王”。格林柯尔2000年7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但仅仅5年之后,“神话”破灭。2005年顾雏军被刑事拘留,2009年他以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以及挪用资金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2012年,顾雏军提前出狱,此后他的身份成为了一家咨询公司的董事长,但是围绕他的财产分配纠纷却一直没有平息。

  香港证监会指出,此次提起新的法律程序,是在进行了历时7年,跨越了多个司法管辖区的调查工作后展开的,“这是证监会在这段时期内最复杂的调查工作。”

  调查指出,2000年至2004年,顾雏军出任格林柯尔主席期间,披露的财报接连出现虚假数据。其中,银行存款每年被夸大约3.89亿元至8.78亿元不等,这些虚假存款资料部分还获得了农行深圳罗湖分行和北京市昌平分行、交行海南分行、华夏银行武汉汉口分行和北京紫竹桥分行的确认。在此期间,格林柯尔还漏报银行贷款0.98亿元至2.79亿元不等,导致资产净值被夸大4.87亿元至10.62亿元不等。同期内的盈利、销售和应收账款等科目同样存在虚报。

  香港证监会指出,格林柯尔2005年8月1日被停牌(停牌前每股作价0.38港元),并于2007年5月18日被除牌,但当时持有格林柯尔股份的小股东仍有15人,合计2.26亿股,因除牌遭受损失,有小股东被迫抛售股份也同样遭受损失。香港证监会要求顾雏军向这些小股东作出赔偿。

  据了解,顾雏军现在持有的海信科龙约1.07亿股,均通过16个公司或他人户口秘密代持,香港证监会同时要求委任管理人接管该批股份。

  ■新闻背景

  顾雏军案获再审立案

  在2012年9月出狱后,顾雏军高调喊冤,为己平反,这起曾引发“国进民退”、“改革停滞”等争议而备受关注的公案再度回到人们的视野。2014年1月17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了顾雏军的申诉,顾雏军案进入再审立案审查阶段。

  出狱后的顾雏军一直执着地为自己“翻案”,称自己被四名政府官员用“伪造的罪证和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四名官员中包括已于2010年因受贿罪被判处死缓的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以及中国证监会、广东省及大连商品交易所相关人士。

  顾雏军还公开指责同城的竞争对手,美的电器及相关官员试图侵吞其股权,并批评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收受“利益”。此后,他先后给中纪委、中央政法委、最高检和最高法等单位寄送举报信。

  对于顾雏军案件的重审,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国企改革的讨论。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2014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推动国企改革,必须重树民营企业家信心,对过去相关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他特别提到顾雏军案,认为应该对此案进行重审。

  但也有专家指出,顾雏军案件并不仅止于“郎顾之争”,在这之前,外界就对其历史、并购资金的来源以及格林柯尔的商业模式等产生了强烈的质疑,香港联交所在2005年就曾两次针对格林柯尔和科龙股票的关联交易隐瞒不报予以公开谴责。面对这些质疑,顾雏军的回应和反击并不过硬。

  ■名词解释

  “郎顾之争”

  2004年8月,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活动中,“炮轰”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郎咸平表示,他和他的学生经过3个月的研究发现,顾雏军先后收购了科龙、美菱、亚星客车以及ST襄轴等四家公司,号称投资41亿元,但实际只投入3亿多元。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的大讨论。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