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A股行情是弱平衡市,比去年难做,向上没有趋势性大行情,向下也不是大熊市。在此背景下,我们判断此轮反弹可能还有“炒新”的最后表演,然而时间窗口正在逐步关闭,参与本轮反弹行情需要采取“前瞻性、左侧”的交易策略。
本轮反弹三大关注点
首先,此轮反弹的亢奋点是“炒新”。此轮反弹从5月20日左右启动以来,始终犹犹豫豫,短期利多比如流动性放松、政策放松、经济数据改善等均未像以往那样成为行情反弹的亢奋点。地产风险、改革代价等中期利空高悬,因此多空双方一直势均力敌,反弹变得很“鸡肋”。申购第一批新股导致大跌之后,多空双方重新形成相持状态;之后,前几个挂牌的新股如果被“爆炒”,投资者情绪将明显改善,而那也将成为此轮反弹走完最后一段的信号。
其次,“打新股”资金分流效应将逐步降低。预计短期股市资金紧张将在6月24日以后改善;后续若以每周4家的节奏发行新股的话,考虑打新资金可循环滚动利用,其对股市的资金分流效应会降低。当前定价机制使得新股发行价低于市场定价,一旦申购新股成功,几乎确定获利。根据我们的测算,网下和网上投资者的年化打新收益率分别为5.03%和13.04%,形成“打新”盛宴。
最后,此轮反弹已经接近尾声。螺蛳壳里做道场,博反弹更要准确择时,趁早参与。现在这种鸡肋行情,是否参与应该视资金性质而定:交易性的小资金可以折腾,立足于中期的大资金则可以趁机获利落袋、兑现收益。人心如流水,如果“炒新”能掀起投资者乐观情绪,不排除7月初行情反弹重新回到6月下旬高点区域的可能。但是,不提前准备,或许无法全身而退。
地产风险需中期关注
地产风险可能是未来一个季度最值得关注的核心因素。
首先,既然是基于中期的角度进行投资判断,我们先把此轮房地产下行当作周期性的调整来看,而不是轻易用大周期“拐点论”思维做判断。根据库存调整模型,期末库存面积=期初库存面积+本期新增可售面积-本期销售面积。销量的变化大概率不是连续的,若当期销售面积从持续低于新增可售面积,突然跳跃至高于新增可售面积值,当期库存将随之发生剧烈跳动,并从此前持续增加转为持续降低。
其次,今年三季度房地产风险有可能面临一轮“压力测试”,而“金九银十”有可能“利空出尽”,至少将迎来阶段性企稳。三季度的房地产很可能类似2013年中期的银行间市场,成为经济转型压力测试的焦点,因为截至6月初的稳增长措施都比较克制,很难改变房地产小周期下行的趋势。到三季度末,将有两种可能性出现:其一,不依赖政策提振,房地产靠降价能够放量,有助于提升信心,将迎来重大纠偏。6-8月楼市“淡季”以价换量效果不一定好,“金九银十”开发商实质性降价动力将明显上升。如果地产销量能稳住,则说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程度远好于当前过度悲观的一致预期。其二,如果降价依然无法放量,商业银行发放房贷的积极性不高,那么预计届时对冲地产下行的政策力度将会显著提升,以避免经济硬着陆。
逐步兑现反弹成果
在具体投资机会上,建议投资者边走边撤,以“类债券”蓝筹股来防御,波段操作战略性标的。
首先,债市步入牛市,股市里面的高分红“类债券”的蓝筹股可以作为防御型仓位,特别是符合全球资产配置逻辑的“高分红、低估值、稳健成长”类的A股,未来的配置吸引力将显著提升。
其次,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是受益于经济转型的新兴产业中的战略资产。但是,创业板当前50多倍的市盈率(TTM),将对整体成长股行情形成制约,而且后续行情面临中报风险,更要立足于细分性的机会。建议投资者等待中报业绩之后的分化,严格精选择股。营收增速是判断成长性行业景气的核心要素,建议继续关注营收高速增长的互联网消费、信息安全和信息服务、文化传媒、半导体、医药医疗等行业内的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