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对英国两大智库演讲时表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或者说能够保证充分就业的增长。使得上限CPI不越过3.5%,让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笔者认为,总理的这番表态再次强化了人们对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传递出中央持续用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即“微刺激”稳增长的决心。
为何要保证GDP下限不越过7.5%呢?李克强表示,中国还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中国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城乡间的差距本身就是潜力,有着巨大的内需,只要我们把握方向,继续勤奋地工作,再运用东方的智慧,当然,我们也愿意吸取西方的智慧,中国的经济会长期保持中高速的增长。
对此已有专家指出,李克强表态“说明信心还在,手里还有弹药,还可以发出来,而且国际形势也更好,GDP增长7.5%应该不成问题。”
笔者认为,GDP仍然是衡量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指标,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保障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7.5%的增长速度既能保证基本就业需求,又能兼顾结构调整的能量,就是我们要的有质量的GDP。
为此,中央围绕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这条主线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例如,近期央行先后两次定向降准,继续释放流动性;国务院常务会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将自来水、小型水利发电等特定增值税简并为3%;还有此前出台的涉及金融、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稳定外贸、基础设施建设向民营资本开放等政策。
在微刺激政策的暖风下,经济短期企稳的迹象越来越多,以PMI先行指标打头阵的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回升,用电量、工业增加值、出口和消费等数据向好。这表明,在新形势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是可能和可行的。
即便如此,鉴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实现今年经济增长不跌破7.5%,还需采取进一步改革措施,过好三道关口。
首先,股市拖了稳增长的后腿。近期股市低迷影响了固定投资的融资进度,乃至整体的经济增速,不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因此,要下功夫落实好新“国九条”的相关部署,解决股市持续低迷的问题,确保资本市场增强吸引力,担起提高直接融资份额的重任,从而助力稳增长,支撑经济长线走好。
其次,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显现,制约着稳增长。虽然我国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是新增低效产能的速度远远大过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因此要改变现有的财税激励体制,加快调结构步伐,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三,加快激活民间资本的步伐,给经济提质增效注入新的动力。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激活民间资本的措施,但是还需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深化改革。这就需要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发展,提高民间资本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7.5%的经济增速是确保就业和社会活力的必要和可能速度,在顺境时可以多做些调整功课,在逆境时则要多采取些拉动措施,这是宏观调控的基本逻辑。在当前,该扩张就适度扩张,该有所刺激就展开一些刺激,那种书呆子式的“经济学”只能放到书架上去,不能在活生生的经济现实中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