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
如今,央行“喊话”力挺居民首套房信贷需求已经满月,但不少地区的住房按揭贷款的紧张情况却未见缓解,利率上浮、排队等“贷”等现状,令怀揣着安居梦想的居民,遭受着首套房贷政策“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有抵押、低风险,历来属于优质资产,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中占到一定配比。有些人不明白,原先的银行热烈争抢的领域为何忽然就被嫌弃了?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资质相对稳定,但这是建立在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相对稳定基础上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周京奎表示,但随着多地房价下调,部分楼盘降价销售,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仍在逐步暴露,不少商业银行出于风险考量,还是选择惜贷以规避风险。
建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不再景气,银行也开始冷静下来,要根据客户资质进行评分,实现差别化的信贷条件。
5月以来,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依旧疲软,二三线城市成交量弱反弹,首套房利率也根据地区房地产市场走势有所分化,“涨价贷”比比皆是。就北京地区而言,首套房利率大多是基准利率上浮5%到20%,而福建首套房贷利率普遍上浮10%左右,海口市的部分银行甚至将首套房利率上浮30%。
此外,在银行存款搬家、影子银行发展迅猛等因素推动下,银行信贷资源更为紧俏,分析人士认为,银行基于利润的考量,不排除将一些有限的信贷资源投放给地方融资平台等收益更高的项目中,而利息较低的房贷则成了“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鸡肋业务。新华社记者 吴雨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