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讯(记者 陈果静)第二轮定向降准正式生效后,利率市场并未出现大幅下行。6月17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继续小幅攀升,7天品种小幅爬升2.5个基点,跨半年末的14天品种则上行了33个基点,并未出现资金面大幅宽松的状况,这意味着实体经济并不能立即“尝”到降准的甜头。
6月16日,央行定向降准启动,让市场略感意外的是,此次获批降准的银行包括招商、民生、兴业和宁波等银行,预计此轮降准将释放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在业内专家看来,降准后如何引导资金流向,降准能否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更值得关注。
引导资金流向成重点
4月25日,央行第一轮定向降准已经下调县域农村商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合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两轮定向降准已释放流动性1900亿元左右。
那么,定向降准之后,释放的资金能否精准流入“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而非流入产能过剩行业?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下一步的重点是要监督和引导降准后释放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真正服务于“三农”和小微企业。央行此前也表示,将对金融机构执行情况加强检查和督导,评估政策效果,保持正向激励作用。
随着此次定向降准“名单”的出炉,一些分析人士开始担忧定向降准是否会演变为全面降准。“此次定向降准并不会演变为全面降准。”连平表示,数量型工具结构性使用是今年来货币政策的新特点,就这两轮定向降准来看,都符合调结构的目标,对降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设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即使再推出第三轮降准,也将延续“定向”这一特点,并不会扩大至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
当前来看,定向降准的初步效果已经有所显现。央行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708亿元,同比多增2014亿元;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76.55万亿元,比4月末高0.2个百分点;而4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7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连平认为,在本月第二轮定向降准后,6月份的信贷数据或将大幅超出预期。
多管齐下引导融资成本下降
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的上升,其风险偏好正不断下降,严控风险成为其信贷发放的核心,而“三农”、小微企业等历来被认为属于风险较高的范畴。
根据此次定向降准的规定,符合降准要求的银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上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或者,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
本次降准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银行的风险偏好。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前,货币政策不采取总量宽松措施而是定向发力,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而民生和兴业等银行业务大多服务于小微企业,对这些银行定向降准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其他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中去,有利于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目标。
但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的上升,融资能力相对较弱的“三农”和小微企业新增贷款能否持续保持高增速?连平认为,一般来说,“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偏高,商业银行考虑到风险控制,对这两方面的信贷会比较谨慎。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以城市区域经营为主的银行不可能以“三农”贷款为主;大中型商业银行也不可能大部分信贷资产都是小微企业贷款。虽然在政策利好下,商业银行对“三农”和小微的支持力度加大,但其贷款增速很难长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仅依靠单一的货币政策难以真正实现调结构的目标。”管清友认为,稳增长和调结构还须在定向宽松的同时释放更多改革红利。管清友建议,目前还应想办法进一步改变金融机构惜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的状况,扭转货币流入产能过剩和融资平台等强势部门的趋势。
事实上,对于利率的进一步调整也在央行的计划之中,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日前表示,当前经济已处于准通缩之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侧重长期引导资金成本下降,近期侧重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