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财保险存在产品宣传信息不充分、不规范,投保程序过于简化的问题,容易让人将其与其他理财产品混淆
从4月15日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仍未正式发布;征求意见稿发布距今已3年有余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也没有正式发布。而最近3年,互联网保费规模正以年均202%的速度急剧增长,截至去年年底已达291亿元。
《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官方微博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查看多款理财保险的销售页面后看到,网销理财险在强调期限短、收益高、购买简单的同时,其风险极易被忽视。而由于互联网理财险存在产品宣传信息不充分、不规范,投保程序过于简化等问题,人们极易混淆保险理财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
互联网理财险
重收益轻风险
《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官方微博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网销保险理财产品有3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即强调期限短,主打高收益,同时购买程序十分简单。
在淘宝保险频道,跟理财相关的产品多达35款。在对保险期间进行介绍时,有的标明为“5年,最低持有期3个月”,有的表述为“保险期间:最低持有期15天”,后者也是记者发现的目前保险期间最短的产品。此外,部分产品的保险期间一栏则为空白。
记者随机选取了几款万能险产品查看其对预期年化收益率的介绍,昆仑健康的存乐理财保障计划表述为:“6%,保底2.5%”;国华人寿新版理财宝的表述为:“超短期,31天可领,下有保底;留存31天预期年化收益率4%,留存91天预期年化收益率6%”;珠江人寿汇赢三号赢春版的表述为:“有保底,年化保底收益2.5%;本金有保障;预期年化收益率6.8%”;民生保险金元宝1号万能保险的表述为:“预期年化收益5.0%”。
可见,这些产品普遍强调预期年化收益率,有的产品明确了保底收益,有的仅列明了预期收益率,但都没有强调保底外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在看完这些简单的介绍后,用户就可以直接点击“立即投保”按钮进行投保。
记者选取一款产品点击“立即投保”后进入推出该款产品的险企官方旗舰店,在“立即购买”按钮上方,记者能看到的信息包括:两处“预期年化收益率5.0%”字样,并且字号明显大于其他介绍文字,同时“3个月”保险期间的介绍字体也大于保险简介的字号。
其他信息还包括“累计售出的数量”、“价格”和购买“份数”。再点击“立即购买”按钮,将出现确认投保信息的页面,在该页面,《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官方微博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的姓名、身份证、地址都已经自动显示,唯一需要填写的是电话号码,页面下方是健康告知与重要声明,其中包括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书3项信息,在该页面最下方,设有“我同意”的选项,只需要在该选项前打勾就可以提交订单了。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条款等3项信息都需单独点击进入到另外的页面进行阅读,但并不需要记者在阅读完各项信息之后点击“我同意”或者其他形式来体现已经阅读、充分理解并且同意。
记者发现,如果仔细看完互联网保险宣传及销售的所有网页、链接和信息,险企依监管规定需要披露的信息基本有披露,但在字体、字号以及呈现位置、呈现的方式等因素影响下,往往更容易注意到这些保险理财产品的魅力,但很容易忽视风险因素。
程序不当
易让人“上当”
在不透露具体产品名称的情况下,先向消费者宣传投资收益,吸引客流;在一级销售页面不明示或突出显示具体产品,而等到消费者点击“投保”“购买”等按钮后才在不起眼的地方标明保险属性……由于宣传销售程序不当或者规范缺失,销售误导或使消费者感觉上当的情况可能发生。
2014年元宵节期间热销的一款理财产品,以“马上加薪”、“预期年化收益率7%”等为宣传噱头,在不到6分钟内吸引了4.3万用户,销售量达8.8亿元。该产品只通过支付宝进行预约和购买。回顾该产品的销售,在推出之初,支付宝未对外透露背后对接的金融产品,仅凭借支付宝的海量客户和7%的预期收益就已然吸引了大量客户。
事实上,这是两家寿险公司推出的两款万能险产品。
广东优迈信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法务经理许彦生对《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官方微博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分析称,依据《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万能险的信息披露和宣传规定,该保险理财产品的销售宣传页面内容的合规性值得商榷。例如,产品在销售页面只字未提“保险”字样,也无法查询到合同条款和产品说明书;在收益方面宣称“约等于活期收益20倍”,直接与活期利率进行了简单比较。
他认为,上述销售宣传页面是最重要的客户导流端口,也就是最吸引消费者的页面,点击该页面后才会跳转到购买流程,因此,险企在该页面上必须进行必要的提示和产品信息公示,才能真正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他表示,在一级销售宣传页面,相关信息中并未将实际的合同主体明示,而是在点击进入二级页面后才在不起眼的位置标明是保险公司的产品。消费者若不注意或不是十分了解几者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蒙圈儿”,误以为是电商平台自己开发的理财产品或是基金。“保险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的属性、合同主体都不同,消费者如果在购买之后想退保或预期收益没有实现,就容易产生纠纷。”许彦生认为。
即使到现在,搜索“2014元宵理财”关键字,相关信息的题目均难见“保险”字样,例如“支付宝理财第二季:低调推出定期理财产品‘元宵理财’”、“余额宝‘马上加薪’元宵开卖 5分多钟售完8.8亿元”、“马上加薪 余额宝年化7%专享理财登录元宵节”……可见,无论原因是什么,这些保险理财产品最终呈现的面貌与基金等其他理财产品并无本质区别。
除了上述产品,业内人士指出,“娱乐宝”等不少保险理财产品在宣传及销售过程中,也有意无意淡化了其保险属性以及应有的提示及让消费者确认的环节。
而从各保险理财产品的销售数据来看,预期收益率和销量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官方微博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在某电商平台随机抽取10款万能险产品,发现销量最大的一款恰好是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6.8%)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