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保险(放心保)资金与股权投资类私募基金的接洽正在增加。5月21日,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透露,近期已有两家保险公司与鼎晖签订了夹层基金投资协议。业内人士认为,夹层基金的风险小,且退出方式明确,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未来或将成为争取保险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向。
鼎晖连签两单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最近的一场公开讲座上,吴尚志表示,鼎晖近期与两家险资签订了夹层基金投资协议。“可能在未来几年,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保险资金会进入各个资产类型,尤其是夹层基金机会应该很大。”吴尚志在会上说。
根据清科研究的介绍,夹层基金是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的一种投资形式,介于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之间。夹层基金一般投资于成长型公司在两轮融资之间、或者在希望上市之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其投资工具通常为次级债、可转换债权和可转换优先股等金融工具的组合。这类基金可以灵活地组合股权和债券投资的优势,此类基金投资者既可受益于公司财务增长所带来的股权收益,同时也可兼顾次级债权的收益。
“夹层基金的特性与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更契合,因为其有一个"赔付假设",同时还能满足一定的投资回报。”吴尚志说。据悉,夹层基金的风险与回报介于优先债务和股本融资之间,而且,投资退出的确定性较大,其债务构成中通常会包含预先确定好的还款日程表。
另一家保险公司人士也表示,在与PE的投资上,确实更偏向于类固定收益的项目。“老实说,目前我们的股权投资,都要求在合同上写上固定收益,安排好退出机制。”该人士表示。
不过,目前来看,夹层基金在股权投资私募的业务中,规模并不大。根据清科投资的数据,2013年PE新募基金中,夹层基金的数量仅占2%,募集金额在所有新募基金中只占3%,约为70亿元。吴尚志透露,在鼎晖142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中,仅有极小一部分是夹层基金。
吸引险资PE
保险资金素来是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期盼的“活水”,对于股权投资私募基金也不例外。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资金的长期性,正好匹配股权投资的长周期投资模式。但是由于股权投资的风险较高,险资似乎对股权投资始终“提不起兴趣”。
清科投资高级研究员姬利介绍,按照2012年7月保监会的规定,保险机构10%的总资产可用于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但是实际上远低于这一比例,到2012年底时,险资在长期股权投资上的比例仅为3.4%,而且其中多为直接投资未上市企业,配置于PE基金的份额更少。
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2013年年报发现,这一比例在2013年似乎有降低的趋势,例如中国人寿的长期股权投资占其主要资产的比重仅为1.76%,而中国平安的这一比例仅为0.54%。
业内人士透露,对于传统的PE投资,除了对低风险有诉求,保险资金“不感冒”的原因还有三个:一是起步较晚。据悉,2012年初,中国人寿出资16亿元参投鸿逸投资的“二期人民币基金”,这是在保监会放行保险资金投资PE政策满一年后,险资对PE的首例投资。其他险资也大多在2012年陆续拿到PE牌照;二是人才短缺。“险资的薪水结构偏国企,想要从PE挖人才当投资经理,难度较大。”上述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三是好项目匮乏。“传统的股权投资要找到好项目太难了,好不容易有一个,大家会抢破头。”
业内人士认为,或许正是因为后两个原因,保险资金才更需要与专业的PE基金合作,增加间接股权投资的比例。
IPO新政助力
吴尚志表示,过去两年IPO进程较慢,随着IPO重启和注册制的推行,PE基金的业绩将更多地展示出来,保险公司有望增加对PE的投资。
吴尚志认为,虽然保险公司喜欢固定收益,但是随着险资收益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通胀越来越高,险资也会有向股权投资倾斜的投资意愿,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迹象。
对此,深圳某股权投资私募董事长也透露,在与险资的交流中,确实感觉到险资对股权投资的意愿在增强,投资比例也在放开。
而政策上也在鼓励险资进行股权投资。去年11月,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公开场合透露,推动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具有重要作用,今后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比例的监管限制或将从现在的10%进一步放松到20%或30%。今年5月9日,在刚刚颁布的新国九条中,将培育私募市场单列一条,并提出研究制定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相关政策,而此前保监会并不允许险资投资投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此外,随着证监会将PE/VC纳入监管范围,PE/VC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已有1559家私募机构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816家,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245家。业内人士认为,行业规范有利于吸引保险等机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