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家电网放开充电站 盈利模式不明确民资多观望

2014年05月29日 07: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唐振伟

  近日,之前传出的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得以证实,国网公开称,将向社会资本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两个市场领域。

  国网新闻发言人王延芳称,之所以选定这两个领域率先开放,是考虑到分布式电源上网设施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市场发展前景好,投资规模适中,技术标准明确,易于管理运行,投资方式灵活,适合社会资本投资。

  据国网方面估算,全面放开后,这两个市场将以年均130亿元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同时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00亿元。

  其中,有分析称,充电站市场将在2020年之前释放出1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具有相关概念的科陆电子、奥特迅、许继电气、国电南瑞等上市公司将获得实质性利好。

  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网此次表态只是说社会资本可以做,他们没有独霸这一领域,并提供一些基本的支持;但关键是谁愿意做!因为投资人关心的不仅仅是这项投资让不让做,更为关心的是这项投资赚不赚钱;关心有多少电动汽车跑在路上,做了充电站之后能有多少顾客来充电。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两难困局并没有任何突破。

  盈利模式不明确

  充电桩的发展将迎来春天,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充电设施与车的配置一般是公交车1:3、乘用车1:5考虑,假设全部按照乘用车的标准5:1来配置充电桩,则到2015年市场规模110亿元-250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显然,千亿级别的市场规模对于相关充电设备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来讲是极大利好,都希望从设备招标采购当中分更大一杯羹。

  然而,国网的这一放开充电桩市场的措施对于社会资本来讲并没有太大吸引力。中信证券有关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称,主要是因为相关体制、机制方面的配套不完善,与具有垄断地位的央企相比,社会资本的话语权非常微弱,投资的收益权利、收益能力都无法控制在自己手中。

  以国网放开“充电桩”市场为例,供电控制在国网手中,电价也不是社会资本能够控制的,虽然看起来市场空间非常巨大,但仍处在盈利模式不明确的阶段,民间资本怕被“挟持”,自然不敢贸然介入。上述分析人士说。

  另外,林伯强认为,收益如何保障是社会资本关心的核心问题,其实很多领域以前也是对民间资本是开放的,但是民营资本并不是特别热心,为什么不做?主要是因为收益不高甚至不赚钱。

  国网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沈建新介绍,截至去年底,国网公司已建成400座充换电站、1.9万个充电桩,已投入100多亿元,但仅有少数盈利。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机动车数量已经突破2.5亿辆,而中国目前的电动汽车数量仅为4.5万辆左右,占比非常小,电动车市场过小也导致充电桩数量不足。

  先有“桩”还是先有“车”?

  我国电动汽车已经推广了许多年,但一直发展缓慢,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林伯强表示,从市场的角度说,电动车和充电站发展存在“鸡和蛋”的问题:先有车还是先有充换电设施?没有车建充换电设施的人就要赔本,有车没有设施也肯定不行,哪个先哪个后,单单靠市场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缓慢,关键是电动汽车“量”的问题,尽管政府对电动汽车采取较大补贴,但是电动汽车量还很微小,这样做充电站就不赚钱,没有便利的充电设施,老百姓买电动汽车的积极性就很低。

  国网提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慢充、快充等各类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并指出将为电动汽车用户报装充电桩开辟多种渠道,提供营业厅、电话、网站等多种受理方式。

  同时,在治理雾霾的环保压力推动下,许多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合肥等陆续推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表示将大规模投建充电桩。北京提出今年将建设1000个公用快充桩,天津计划到明年建设6700个充电桩或充电接口,上海计划到明年建成6000个以上的充电桩。其他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基本上都计划大规模推进充电设施建设。

  以上措施对于打破新能源汽车“鸡和蛋”困局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上述中信证券分析人士称,但更关键的是,如何让民间投资者看到比较明确的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愿意参与进来,否则规划的数字就可能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单纯对社会资本说“你能做”是不够的,还要保证他“能赚钱”才行,不赚钱肯定不会做。林柏强说,关键是谁愿意做,“收益的不确定性是阻碍民间资本进入这一领域的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