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攀钢钒钛:资源宠儿的没落样本

2014年05月27日 07:54    来源: 金融投资报    

如何走出行业寒冬,重振股价,是摆在攀钢钒钛面前的首要问题。 摄影 李里

攀钢钒钛日K线图

  在十多家低价四川上市公司中,攀钢钒钛是不得不提的一家。它是四川省著名企业,也是国内资源行业领域中的代表,曾经有年度净利润高达十几亿元的辉煌记录,股价最高时也曾一度攀升至近10元左右。然而,最近几年却出现颓势,在公布重组方案后,公司业绩被认为不及市场预期,原本看好公司发展的券商机构开始纷纷转向,其股价也从近10元高位一路下跌,截至5月26日收盘,攀钢钒钛股价已经低至2.09元。

  从券商热捧的宠儿,沦为四川上市公司低价股代表,攀钢钒钛在资本市场的遭遇,形象且生动地演绎了一家资源公司的没落。

  重组不及预期为股价下跌导火索

  攀钢钒钛的主营业务为铁矿石采选、钛精矿提纯、钒钛制品生产和加工、钒钛延伸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等。2013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49亿元,2014年一季度,该指标同比增长了45.19%。企业业绩的平稳并没有为其股价带来利好,事实上,自攀钢钒钛于2011年上半年以9.74元股价创下高位记录以后便开始了其跌跌不休的历程。今年以来,公司股价行走于1.87-2.29元区间。

  当下,以钢铁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发展势弱几成业内共识,钢铁产能过剩更是众所皆知,行业兼并重组步伐亦在不断加快。而攀钢钒钛几年前推出的资产重组方案,被认为或是其股价“没落”的开始。

  资料显示,攀钢钒钛于2011年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根据重组盈利预测,市场各方对公司均给予了其较为积极的乐观预期,当时更有机构认为攀钢钒钛或将成为中国版“力拓”、中国的“淡水河谷”,券商给出的多个“推荐”“强烈推荐”“增持”评级亦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信心。一时间,攀钢钒钛成为机构扎堆的重仓股与分析人士看好的市场宠儿。

  然而,事与愿违,在通过资产重组转型为矿产公司后,攀钢钒钛的资源优势被认为没有得到体现,业绩迟迟未达预期。审时度势的机构们纷纷撤退,公司盈利能力与后续发展趋势判断逐渐被改写,在形势反转之下,攀钢钒钛最终没能够逃脱钢铁行业的“宿命”,成为一只准低价股。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资产重组之后业绩不达预期或是攀钢钒钛股价走向没落的导火索,但根本原因还是源于行业和公司不被看好的未来前景。安信证券成都营业部投资顾问邓雨春告诉记者,从目前A股情况来看,低价股和一元股公司往往存在于一些不被市场所看好的夕阳行业当中,以钢铁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首当其冲,攀钢钒钛的股价表现正是行业形势的缩影和典型代表。“低价股的形成一般都有很多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行业或者公司的经营前景不够明朗、导致市场对其预期不够乐观。”邓雨春表示。

  勤练内功是度过寒冬的最好选择

  目前来看,钢铁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并不被市场看好。

  兴业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兰杰指出,2013年行业营业收入1.31万亿,同比增长1%,实现净利润64.54亿,相比2012年亏损的76亿,同比扭亏。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营业收入3042亿,净利润8亿,同比均有所下降,“虽然2013年行业盈利有所回升,但并非主要来源于钢铁主业,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和资产交易等因素对行业净利润贡献明显。”兰杰表示,近几年行业资产负债率继续提升,2014年行业现金流继续恶化,部分钢厂通过铁矿石进行贸易融资以缓解资金压力,行业仍将在艰难中前行。

  从攀钢钒钛情况来看,公司早在几年前便已尝试通过资产重组寻求转型与扩大发展。2011年,在将现有钢铁相关业务资产置换出公司后,转型成为专注于矿产开发、钒钛综合利用的大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然而,重组后相对平淡的业绩和更加平淡的股价走势显示,市场对公司的转型并不买账。

  长江证券分析师王鹤涛在研报中指出,攀钢钒钛主营业绩环比缺乏改善动力,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业务受费用与减值因素波动影响,资源品总体低迷的格局仍将持续。“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对钢铁以及一些资源类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目前来看,钢铁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多为A股低价股确实已经成为常态,我认为未来这一状况还会持续。”来自上海某券商的一位钢铁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未来可能还会继续面临低迷,行业调整已经开始,产能过剩和需求乏力的困扰可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够逐步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内部管理、勤练内功、有效压缩内存是大多数企业目前最好的选择。

  谈及攀钢钒钛早前试图通过重组和转型来促进发展的行为,上述分析师表示:“无论通过纵向产品品种结构优化,还是通过横向的外延式产业链扩张,这些都是钢铁企业寻求生存发展的可行办法之一。但重组与转型之后效果到底好不好,可能还需要时机以及时间的历练。”

  记者观察

  摆脱桎梏才能发挥价值

  攀钢钒钛完成了资产重组,但主营业务转型后却并未给公司带来市场乐见的业绩高增长,这一情况显然还是与宏观经济与行业大环境有关。但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正如分析人士所言,行业寒冬之下,如何提升内部管理质量、勤练内功,是大多数企业目前最好的选择。对于攀钢钒钛来说,要摆脱老牌国企桎梏,有效提升人事管理、决策运行效率等,在企业涉及的多重利益博弈之间做好平衡,才能够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情况,在行业现状之下,更好发挥出资源产品的应有价值。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