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引导下,庞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有望迎来一场更深入肌髓的改革。
近日,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表示,在新一轮改革方向确定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当前我国的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过股改上市,资本实力显著增强,并已基本建立起了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现代银行体系,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然而,当前国有大行的混合所有制很多时候仅仅体现在股权结构表象上的多元化,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尚存一定距离。
实际上,目前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存在的董事会决策功能不足、内部制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在过去几年经济上行阶段被高速增长的利润和华丽的业绩所掩盖。
但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加速,金融脱媒加剧,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当下,不能继续躺在息差怀抱中的商业银行开始持续面临存款增长放缓、风险压力上升、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等一系列挑战和冲击。亮丽业绩褪去后,是制度瓶颈的凸显。
尽管各家银行近年来一直在着力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管理运营效率,但在所有制层面无法提供政策空间和资源投入的前提下,银行公司治理不健全,董事会的重大决策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从而导致激励考核、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就只能浮于表面。
在向改革要红利的关键时期,要使大型商业银行在已有的基础上突破瓶颈,再次腾飞,就必须探究深层次的制度矛盾之所在,在混合所有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深度改革。
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利用好已经建立起来的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基础,探索如何使国有资本、海外银行资本和民营资本在市场配置支援中发挥决定作用,并以此规范银行经营决策、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增强企业经营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的公司治理,形成董事会与管理层相对独立运作、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更为市场化的用人机制、薪酬机制、业务架构等细节化的体制机制。
同时,在外部环境上,政府应给商业银行减政放权,让商业银行真正成为经营决策、承担责任的主体,在市场环境中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主决策、自担责任。
同样,金融监管层面,也应该探索混合所有制银行的监管体系,减少监管的行政化色彩,更多地采用市场化管理。
虽然已经迫在眉睫,但改革总是充满争议,业界如今担心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等问题。
我们认为,历史已经证明,这场始自2004年的股改之路是我国商业银行走向成熟的正确选择。在现有机制严重阻碍商业银行深度转型、持续发展的当下,让国有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试一试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