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面世的理财产品期限上看,基本都跨越了6月30日的“考核节点”,可见银行“备战考核”的意图十分明显。对此理财专家建议,越临近6月末的考核期限,出现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的概率就越大,有实力的投资者不妨再观望一段时间,很可能将锁定更高收益。
距离6月底的银行年中考核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曾经经历过不止一轮银行“抢钱大战”的精明投资者,已经在随时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走势了。可是他们有点失望,去年“钱紧”导致的银行理财产品“攀7附8”的高收益率并没有盼到,近期反而出现了发行量和收益率走低的局面。
业内人士提醒,对热衷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人而言,当前不妨继续持币观望。随着6月底年中考核时点的临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短期走高,届时选择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跌
近期有投资者反映,银行开始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提前备战年中考核。但各方信息显示,这样的情况并不明显,甚至上周的银行理财产品还出现发行量和平均收益率双双下跌的局面。
普益财富报告显示,5月17日至23日这一周,68家银行共发行了709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较上期报告(5月10日至16日)减少5家,产品发行量减少30款。其中,1个月(含)以下期理财产品17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7%;1个月至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35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6%;3个月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17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8%;6个月至1年(含)期理财产品15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3%;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1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13%。
据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本周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周均收益率小幅降低。3个月和12个月以上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有所降低,其他各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银率网数据显示,银行在售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超6%的屈指可数,主流的较高收益产品集中在5.5%左右。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认为,近期资金有些偏松,年中会有所反弹,理财产品收益也有望提高,这跟央行货币政策有关。今年货币净投放量一直在增加,资金链稍显宽松,到6月可能会趋紧一些,理财收益率可能会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反弹。
互联网“宝宝”表现分化
另一方面,各类互联网“宝宝”产品收益率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截至5月20日,116只货币基金过去一个月区间7日年化收益均值降至4.3255%。同期市场上50多只货基“宝宝”中,仅9只7日年化收益率仍维持在5%以上。
专家表示,市场资金面的持续宽松是造成理财产品及“宝宝”收益率下滑的主要因素。伴随资金面趋向宽松,近期互联网货币基金不同产品之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基金业内专家提示,七日年化收益率只是短期指标,选择“宝宝”类产品宜关注收益持续性。
专家提示,互联网“宝宝”可以通过资产变现拉高七日年化收益率,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此类产品仍需关注收益的持续性。投资者在选择互联网“宝宝”时,应关注万份基金单位收益长期稳定在1元以上的基金。另外,方差指标也可以用于考查货币基金收益稳定性。所谓方差,是衡量一段时期内基金回报率波动幅度大小的指标,基金回报波动越大,方差也越大。
可配置中长期产品锁定收益
尽管投资者期待的高收益率“抢钱”大战还未开演,但业内人士认为,今年6月底银行资金面依然不会很乐观,随着年中考核时点临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短期走高,投资者届时可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
实际上,各类固定资产的价格都会以市场资金利率作为重要参考,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例外。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面偏弱的情况下,资金面宽松的状况可能会在宏观微调下持续呈现,市场预计,今年内货币政策整体是稳中偏宽松。理财分析师建议,投资者年中应该首选中长期(6个月以上)理财产品以锁定收益,即将到来的6月是个不错的时点。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个别银行发行了高收益的产品,例如三峡银行的“库区创收80号A款人民币理财产品(24个月)”预期收益率直接冲到了7%,这是继富滇银行之后,上周又一款“破7”的理财产品。
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个别城商行已开始用高收益吸引资金,但国有大行并不着急,市场上也未出现普遍以高成本抢资金的局面。“随着时间推进,收益率升高是一定的,如果有投资需求,近期应该多关注银行信息,从过去经验来看,高收益产品常被一抢而空。同时,等待买产品的闲置资金也得利用起来,放在银行推出的宝宝里是最合适的,一来近期收益率比互联网宝宝高,二来也便于购买理财产品。”成都商报记者 吴宇宸
新闻链接
银行理财长期化趋势隐现
近日,银率网理财产品收益率趋势图表显示,银行理财产品正在趋于长期化。今年以来,除了2月份以外,其他月份中1年期限以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月发行规模均呈上升趋势。
除此之外,各个期限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自去年12月后,呈现平缓下滑态势。
国元证券理财研究员卢羽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理财产品趋长期化的主要原因是银行预测市场资金面比较紧张,想锁定长期且低价格的资金进行“套保”,如果银根不适度放松,这种情况会持续一段时间。
不过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认为,现在所有期限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都在增加,锁定长期资金意义并不大,但不排除银行通过不算高的价格锁定一定的长期限资金。
某股份制银行理财部人士表示,从销售情况来看,客户比较倾向于3个月以下理财产品,但是银行都希望卖中长期理财产品。从错配角度来讲,银行的资产都是长期的,因此会发行一些期限长、比较匹配的理财产品,以减少错配,降低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