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2亿人还游离在养老保险之外 老龄化面临四大挑战

2014年05月23日 14:46    来源: 生命时报     李颖慧

  2亿人还游离在养老保险之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党委书记 皮德海

  养老保险是社会化养老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担心和焦虑越来越多,有人说养老基金覆盖面太小,也有人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太低。我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公众对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也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披露。对此,我想表达三点。

  首先,要对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信心。根据去年的统计公报披露,2013年全国大陆总人口是13.6亿,其中16周岁以上的总人口是约11.22亿,扣除机关事业单位约500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和军人武警约4400万人,应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是约10.27亿人。而去年年底,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的人数已经纳入8.19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约79.7%。这说明,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计划已是覆盖人数最多的、最大的养老保险计划。

  很多人想了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有没有缺口?数据显示,2013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0849亿元,支出16741亿元,当期结余4108亿元,累计结余27900亿元,可以给全国退休人员连续发19个月。无论从总收入和总支出算,还是从增缴收入看,都是没有缺口的。

  其次,要正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还有2亿多人游离于养老保险制度之外,离人群全覆盖还有很大距离;第二,中断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在逐年增加;第三,近几年刚刚开展的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平均只有82元,这是不能保证基本生活的。第四,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还不高,难以在省间进行调拨,如果按省来计算,去年有19个省的基金收不抵支,收支缺口合计达到了1702亿。

  最后,要加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实行基金的全国统筹,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解决双轨制。此外,要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努力把没有纳进来的2亿多人纳进来;建立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切实做到老有所养;要开展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政策,使养老保险更公平,更具可持续性。

  缩小城乡差距 吸引老人参与

  老龄化面临四大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副会长 杜 鹏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指出,人口老龄化是无声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人口统计学的范畴,将深刻影响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

  目前我国遭遇的许多老龄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出现,我将其定义为“凸显”。比如,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没有养老保险,但如今的人口老龄化使这个问题“凸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所有这些变化,一方面是“挑战”,另一方面也是“契机”。

  首先,目前我们国家的保障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农村地区。因此,需要在继续提高保障水平的同时,缩小城乡之间、城区之间和不同年龄老人之间的差距。

  其次,社会养老服务应规范化、法制化和体系化。政府在制定服务标准、服务商准入机制、监督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再次,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特别是在养老事业规划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只有让老人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才能使他们的迫切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最后,全社会要转变对老年人的陈旧看法。老人不是被动接受帮助的群体,老人的志愿服务能力和在家庭的重要作用,应该得到承认和重视。

  国家对养老服务高度重视,已经提出了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实行了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并修改老年法,以促进积极老龄化和老年友好型环境的形成。其中,打造老年友好型环境,除了包含硬件方面的改善,还涉及社会对老人的态度、看法等。这些举措将给城市发展、社区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契机,也会给社会的健康老龄化带来希望。

  失能、空巢老人增长快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爱晚工程领导小组成员 阎青春

  过去,我国的老龄化一直延续人口规模大、速度快、城乡倒置、女性老年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而现阶段,随着老龄化的快速推进,又呈现出以下四个新特点。

  第一,老年人口增长大幅度提升。有数据显示,2004年底,我国老年人口为1.43亿,2010年达到1.77亿,2013年超过2亿,按这种速度,2054年将达到峰值4.87亿。老龄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各种养老需求的快速增加,养老供求矛盾会日益加剧,社会养老负担也会不断加重。

  第二,高龄化凸显。高龄是指80岁以上的老人,目前这部分人已达到2400万,预计到2050年,高龄老人将超过1个亿。一直以来,老龄化并未让人们觉得可怕,那是因为我们还处于一个年轻型的老龄社会,但随着高龄化趋势凸显,情况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高龄意味着生理机能、心理机能退化严重、疾病增多,因此,高龄化将对养老保障和照护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第三,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急剧增多。2000~2010年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65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数量,将由目前的5000万增加到2050年的近2亿。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

  第四,老人失能比例大幅度上升。目前我国老年失能人口已经达到3750万,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4000万。

  高龄化、空巢化和高失能率等特点,对发展长期照护的院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与此相矛盾的是,我国养老院舍发展状况和保有存量,与巨大的长期照护需求不相匹配,机构养老床位占有率与国际社会通行的5%~7%也相差甚远。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一种既维护传统、又符合国情的人性化养老模式。

  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愿意在家里养老,有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能得到家庭成员的照顾和帮助。因此,要确立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将老年人在家庭的居住和社会为老人提供上门照护服务结合起来。比如,在老人居住的社区发展能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养老设施,让有行动能力的老人走出家门,在社区享受服务;不能自理的老人,社区可以派专业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此外,要适度加快养老机构的建设,发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养老机构可以向家庭护理服务延伸,直接开办家庭病床,可以解脱家庭困境、减轻家庭对失能老人照料护理的负担。

  亟需完善的照护体系

  国务院参事、民政部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魏津生

  积极老化是指什么?我认为首先承认老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实现积极老化,是要懂得老化虽不可避免,却能延缓。这除了需要个人、家庭的配合,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其突出表现为建立一个完善的老年照护体系。

  建立老年照护体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明确老年照护的原则。老年照护不是单纯为老人治病治残,而是要努力维持并改善老人身心功能,调适病残,延缓老化。老年照护要达成的目标是维护老人尊严,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最大程度独立、自主,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二是区分老年照护的范围。照护内容包含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和社会参与。生活照料是基础性、高频率、技术含量较低的照护;健康护理是关键性、技术含量较高照护;社会参与则能促进老人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三是确认老年照护的方式。最基础的方式是社区支持的居家照护,由社区派遣正规照护人员与家庭非正规照护人员共同为老人在家中提供照护。另一种方式是多目标的机构照护,以机构的优质照护资源,为入住老人提供各项照护服务;还可为所在社区、地区乃至全国老年照护的发展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目前,代表老年照护发展趋向的照护方式是养老社区和智慧养老。养老社区集机构养老和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优势于一体,能提供连续性多领域的老年照护。智慧养老的标志是远程的医疗照顾、服务型的机器人和还有智慧住宅。这些服务能实时监测和应对老人的健康和安全风险。照护便利度提高了,老人依赖度也会提高,所以,照护同时要提倡老年人的自理,在各种自动化系统中加入手动功能。

  为老人设计一个“家”

  悉尼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学院教授和医院建筑设计与规划研究院(GHAAP)院长、福布斯协会国际公司常务董事 伊恩·福布斯

  澳大利亚的养老体系分两部分:退休老年公寓和养老院。退休老年公寓完全私立,养老院则由联邦政府资助。澳大利亚规定养老服务只能由私人机构开展。因此,大部分养老服务是宗教机构和营利性企业提供,联邦政府则会为老人住宿、社区服务和家庭护理买单。

  在澳洲,社区赞助的养老服务评定小组(ACAT)会对老人的养老需求等级进行评定,一共分8个级别,每个级别政府资助数量不同。只有当家庭或社区无法提供需求的养老服务时,才会去养老院。因此,澳洲养老院只为需提供12小时以上护理的老人准备。养老院设施都是仿照家庭环境布置的,大部分是带浴室的单人间或双单间。

  养老院会为老年痴呆患者提供特定的设施与居住设计,这类老年人因为失去现有记忆而生活在“更年轻”的年龄阶段。因此,澳洲的养老院会给痴呆患者提供让他们觉得熟悉的环境,所有设施、设计创造出的都是“家”的感觉,而非养老“机构”。

  比如,水龙头是他们熟悉的形式;热水和冷水的标志是熟悉的红色和蓝色,而不是黄色;房间门口挂上全家福;出口的门必须一直保持开启状态;户外小道的设计必须能使他们安全返回工作人员区域;洗手间一直开夜灯等。

  我认为,以下一些经验可供中国养老事业借鉴。1.为贫穷、无家庭支持的老人提供支持性资助;2.建设之前,先考虑哪些区域、哪些护理是必需的;3.鼓励私立机构提供退休老年公寓和护理支持;4.能够为上年纪的独居老人(非痴呆)提供家庭服务;5.养老设施的设计需要一个特别的方案,而不是一个“医院”。

  打造中国的养老示范工程

  爱晚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爱晚集团总裁 孙继惠

  爱晚工程于2008年1月23号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成为我国养老产业的重大民生工程、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晚集团作为爱晚工程唯一启动运作平台,着重加强国际资金投资、高端引进等国际合作,全面推动中国养老产业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进程。

  爱晚启动建设包括北京、海南、江苏、四川、山西、河北、内蒙古、安徽等在内2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将超过数百亿人民币,建设总面积超过几千万平方米,组成参观连锁、异地互动的养老服务体系,并涵盖餐饮服务、心理慰藉、生活照料、自我实现、医疗保证、文化娱乐六种和谐服务,形成全程医疗医养结合,长期护照护理和爱晚护理的模式。

  爱晚保险,以服务老人、服务社会为宗旨,与国内外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资产、养生等一系列产品。集团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定期举办中国养老产业相关培训,打造良好的人才、科技、理论基础。

  作为中国养老产业的领军企业,爱晚将始终坚持以满足老年人实际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己任,积极全面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区机构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举社会之力,将爱晚工程打造成为中国社会化养老的示范工程。

  社会化养老要实现“四化”

  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爱晚集团副总裁 乌丹星

  什么是社会化养老?社会化养老有四个最重要的指标: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我们从传统的养老机构走向社会化养老,这“四化”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化”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投资是最上游,中游是开发、建设,下游是运营管理。目前,从顶层设计上首先要解决融资的问题,因为养老是一个长周期产业,投资大概需要10~20年,这个问题不解决,产业就没有后劲。

  第二“化”是服务对象社会化。过去养老机构都是政府办,主要解决三无老人养老问题。现在市场格局变化,企业办的营利性机构主要解决中高端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这本身不存在问题,但对中国老人来讲,最穷和最富的一定是大多数。我们养老项目究竟为谁而做,政府清楚,企业更应该清楚。

  第三“化”是服务形式多样化。我们常说“9073”,指居家养老90%,社区养老7%,机构养老3%。即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补充,机构养老为支撑。但这3%的机构养老空间有多大,定位是什么,一直是产业中的一个困惑。

  第四“化”是服务队伍专业化。养老需要什么人才?从一个项目开始,我们就需要策划师、养老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工程监理和项目评估师。到了项目运营阶段,我们还需要院长,需要专业的社工师、监护师、养护师,需要老年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可目前,我们只有养老护理员,其余都缺失。此外,现在管理者缺失是最大的问题,没有合适的院长,没有懂养老的运营管理者。(10版、11版文章由本报记者李颖慧整理)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