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地方债有望告别"野蛮生长" 建立制度"控风险"

2014年05月22日 07:26    来源: 京华时报    

  倪金节(财经评论员)

  昨天,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10省市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这意味着地方债发行朝着市场化路径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给予地方政府发债的自主权,必须要在“控风险”层面建立制度约束。近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指出,“要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控制,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应该说,将地方债纳入预算管理,是这么多年以来,控制地方债风险最为关键的举措。舍此,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制度也就失去了权责对应边界。

  2007年之后,是地方债规模极速膨胀的时期,地方债从不足5万亿元跃升至2013年末的17.89万亿元。没有预算管理的严格框定,正是过去五六年间地方债规模飙升的直接原因。如果地方债的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真能够得以严格贯彻,地方债的恣意膨胀趋势或能终结。

  在没有预算管理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的冲动,盲目的大肆举债,并且“管借不管还”的现象,在局部区域大量存在。特别的,在前几年“保增长”的压力之下,不少地方都实施了大量的无计划举债,“铁公基”项目、房地产项目大量上马。

  而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减速,“不刺激”成为新常态之后,要化解这些债务显得越发艰难。据央行数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正逐步进入还债高峰期,约37.5%的贷款在2013年至2015年内到期。随着还债期限的逼近,目前无论哪一级地方政府,集中还款风险都是一触即发。

  基于此,接下来更加需要吸取之前没有预算管理的教训,谨防出现过去的地方债野蛮扩张。具体操作层面,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债,有必要在制度配套上进一步细化。比如,考核问责机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等制度的建设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