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海外并购掀第六次浪潮 中国将是弄潮儿

2014年05月19日 07:23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宋璇

  中国企业面临着通过并购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的机遇。许多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在进行国际并购中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潜在的收购标的遍及各地,待价而沽。但并购风险也不容轻视,海外并购必须采取战略性措施,不以交易价格为本,高度专注大局和核心目标。并购活动并非一次性项目,必须全面贯彻企业运营战略并通过不懈改善,成为企业的领先业务能力

  今年42岁的姚宇哲是一家美国投行的高级经理。与国内券商投行以IPO为核心的业务模式不同,姚宇哲任职的这家金融机构主要从事并购业务,尤其是跨国并购。去年以来,他来往中国、美国和欧洲之间的次数明显增加。

  “2013年以来,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数量迅猛增加,这与中国不断增加的上市公司数量有关,这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充实了资金实力。这些企业在利用资金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中,海外并购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姚宇哲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中国跨境并购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据外媒报道,2013年中国企业并购案例数量为1232起,同比增长24.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额增长30%,达到384.95亿美元,连续第3年创造历史纪录。今年以来,中企海外并购仍呈上升趋势。

  中国企业并购案只是全球并购市场的一个缩影。2013年全球市场并购总额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有观点认为,世界正迎来第六次并购浪潮,而中国,将是弄潮儿。

  海外并购风生水起

  5月12日,沪市上市公司上海电气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公司与意大利公司Fondo Strategico Italiano S.p.A.(下称“FSI”)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上海电气或其全资子公司将出资4亿欧元向FSI收购意大利燃气轮机生产企业安萨尔多能源公司(下称“AEN”)40%的股权。

  资料显示,AEN是意大利最大的提供发电厂设备及相关部件建造和服务的运营商,同时也是该领域全球领先的生产服务商之一。上海电气表示,本次收购及成立合资企业,有助于大幅提升上海电气在燃气轮机领域内的竞争实力,早日实现公司燃气轮机业务的国际化进程。

  同一日,深市上市公司日发精机发布公告,公司拟定增3.5亿元,其中1264万欧元用于收购意大利专注于机床产品研发、设计与生产的MCM股份公司80%股权,2500万欧元增资MCM补充流动资金。

  MCM是世界顶尖的高端数控机床厂商,客户分布领域广泛,尤以航空业为主,拥有空客、奥古斯塔韦斯特兰直升机(全球第二大直升机厂家)等客户。

  分析人士认为,成功收购MCM将让日发精机的技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并初步完成了在航空产业的布局。

  上述并购只是今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冰山一角。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有约9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16笔海外并购交易的公告。其中,有42笔交易已经完成,其余交易处于进行之中。这些数字要超过2013年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当年该机构统计与上市公司相关的海外并购仅有110笔。

  统计来看,中国在海外的并购地区,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根据全球知名并购数据库Mergermarket的统计报告,2013年美国的并购交易量为8931亿美元,亚太地区(除日本)并购交易量4034亿美元,欧洲地区并购交易量6313亿美元。虽然亚太地区的并购交易量在总量上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却是并购交易增长最强劲的地区。因此,有观点认为,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已经到来。

  “目前,还很难从量化的指标来判断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已经到来,但能够观察到的是全球并购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姚宇哲说,“2008年全球并购潮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担当主角,主要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向外并购,但这一轮并购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姚宇哲透露,近两年,他所在的投行每年大约可以完成百余笔并购交易,中国、印度等地的并购项目数量占比明显上升。“为此,公司已经着手在中国设立分公司。”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企业当下积极“走出去”并购的原因之一在于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积累,资金、规模实力不断增强,为并购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其次,欧美等国经历金融危机以及债务危机后,国内经济萧条,部分企业生存艰难,与中国企业加强合作的意愿增强。

  拥有20多年投行经验的蓝涛亚洲总裁黄齐元则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资金只是一方面原因。同时,作为台湾并购与私募股权协会理事长的他,对于并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大陆企业想要转型升级,需要掌握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在自主研发还较弱的情况下,海外并购成为最有效的途径。”黄齐元说。

  欧洲成主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成为本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点区域。据统计,年初至今,中国买家的海外并购规模已超过290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对欧洲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85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高。

  “不知这是否与香港首富李嘉诚加码欧洲投资有关。”姚宇哲的一句玩笑话,或许能从侧面表达中国企业对欧洲的关注。

  李嘉诚投资欧洲一度被看成禁忌话题,因为在增资欧洲的同时,这位香港首富连续减持了香港和内地资产。不过,从纯粹商业的角度来看,李嘉诚的决策不得不令人佩服。

  2013年以来,李嘉诚开始加速欧洲投资的力度。长和系先后通过旗下公司收购了爱尔兰O2电信业务,以及荷兰最大的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此外,新西兰第二大废物管理公司Enviro Waste,也被长和系收入囊中。仅今年上半年,李嘉诚就完成了总计249亿港元的4宗海外收购。

  在众多收购目标中,英国的资产格外受到李嘉诚的青睐。早在2010年,李嘉诚旗下集团以91亿美元从法国电力集团手中购得英国电力网络业务EDF Energy的电网资产。一年后,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又以24亿英镑买下了英国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公司之一Northum brian水务。2012年,李泽钜继续斥资6.45亿英镑,收购了英国天然气公司威尔士和西部公用公司。

  零售市场内,英国已有The Perfume Shop、Superdrug、Savers等几个品牌。而港口业务上,和记黃埔(英国)港口持有菲力斯杜港和哈尔威治港100%的权益,并持有伦敦泰晤士港80%的权益。

  近期和黄已初步获批在英国伦敦金融区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不到3.2公里范围内兴建最多3500个住宅单位,以及一家酒店和办公室、商店及餐厅等配套设施。

  资料显示,长和系近年来已经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720亿港元。英国的房地产、电信业、基础建设、能源、零售业都布满了李嘉诚的投资足迹。基本控制着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近7%的供水市场。对英国的经济与民生具有重要影响力。

  根据和记黄埔2013年的年报,去年其欧洲业务实现营业利润239.98亿港元,占该公司总利润的37%,而香港和内地业务的营业利润占总利润的35%,金额为226.86亿港元,首次超过了香港和内地利润的总和。而此前2008年,两者的数据分别为12%和45%。

  在李嘉诚加码欧洲的同时,中国内地企业也不甘人后。三一重工斥资3.24亿欧元收购世界混凝土巨头德国的普茨迈斯特;山东重工出资3.74亿欧元控股意大利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企业法拉蒂集团和豪掷7.38亿欧元入股欧洲第一大工业叉车制造企业德国凯傲集团;光明食品以7亿英镑入股了英国最大的早餐谷物品牌维他麦;海尔集团宣布成为新西兰电气品牌斐雪派克90%股份的持有人;复星国际以10亿欧元拿下葡储总行保险业务80%股权。

  为何欧洲如此吸引人。郑宇洁表示,一方面,继欧洲债务危机后,国内经济受到重创,不少资产处在低估值状态,而未来欧洲经济复苏、增长的长期趋势明显,潜在的投资收益看好;另一方面,欧洲等国家为吸引外来企业投资提供了诸多便利,这有利于吸引外资,欧洲经济基础良好、基础设施完善、法律健全,高科技行业等具有优势,这些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原因。

  不久前,罗马尼亚共和国驻奥地利国家双边经济商贸外交使节团团长Dr.Paul Klever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为了吸引外资进入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政府制定了吸引外资政策及税务减免优惠,对于指定产业,还设有补贴计划;大力吸引外资,提高国际投资者的参与度。”

  Dr.Paul Klever特别提到,“罗马尼亚作为欧盟成员国,外资可直接与欧盟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活动。罗马尼亚实行简单标准税率16%(适用于个人及企业所得税)。此税率为欧盟成员国内最低的税率之一。此外,签证申请速度快,办理标准适中,适合有欧洲贸易往来的投资者。”

  金融成新宠

  “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已经不是第一次,但这一次并购和过去存在显著的不同。而这些不同让我们这类以并购为主的机构能够一展所长。”姚宇哲说起这个话题时,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公司项目清单,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医疗保健、生物科学、消费电子等领域。

  今年年初,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的《2013年中国地区企业并购回顾与2014年前瞻报告》表示,中国国企的投资重点仍主要集中于能源电力、资源(原材料)和工业等行业。

  不过,作为并购一线人员的姚宇哲则表示,随着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去”,并购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并购的行业也开始越来越多元化。

  “事实上,中国国企的并购方向也开始多元化。”姚宇哲说,今年3月,中粮集团就收购了荷兰知名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 51%的股权。接着4月又收购了位于香港的全球农产品领先供应链管理者来宝集团旗下来宝农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

  据毕马威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国内民营企业并购数量比重维持在44%“原地踏步”的水平,但2012年以来,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数量的比重一路走高,从上半年末50%的水平上升至三季度的62.2%。与此相比,国有企业在数量占比上正在逐渐下降,2012年三季度仅占37.8%。

  而在黄齐元看来,互联网领域和消费升级领域并购的增加也是本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方向上的新方向。

  2013年5月,在参股一站式旅游度假村法国地中海俱乐部三年后,复星国际开始联手股东之一法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对地中海俱乐部发起全面要约收购。

  同年6月,万达集团宣布在英国总金额约10亿英镑的两项投资:3.2亿英镑并购英国圣汐游艇公司以及近7亿英镑投资建设伦敦万达酒店。这是继2012年万达以26亿美元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之后,第二次出海并购。

  “‘十二五’规划提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而这些并购都与改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黄齐元说。

  黄齐元表示,中产阶层群体的兴起,需求的增加,也成为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方向改变的重要原因。此外,在互联网方面,中国企业也显示出了较强的优势。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方面,中国可能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追赶的脚步已经越来越快。尤其是是互联网金融等方面。”黄齐元表示,“近两年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三家公司在并购方面的大手笔,牵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并购。”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历来在海外并购中略显迟滞的中国金融业的并购,也出现了一些非常乐观的变化。2013年7月,广发证券以4000万美元收购了NCM期货100%的股权;同年11月,建设银行斥资44.3亿收购了巴西工商银行72%的股权。

  2014年上半年的金融业海外并购的表现更加出色,工商银行在1月发布公告,向标准银行伦敦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标准银行公众有限公司已发行股份的60%。还有上述提到的,民营企业复星国际收购葡储总行保险业务80%股权。

  郑宇洁也认为,此轮并购潮从并购的领域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青睐于能源和电力行业,但是增幅下降;金融行业并购成为新宠,增幅高达66%;另外欧美等国高科技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等是我国企业较为看好的领域。并购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金融机构、金融杠杆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并购估值更加科学化、理性化。

  多元化途径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数量和金额都在不断攀高,这对国际投行来说是一件乐见其成的事情,但对中国企业来说,如何规避并购当中的法律和政治风险,以合理价格获得并购企业,又让并购之后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复星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在分享投资经验时表示,欧债危机延缓了欧洲优秀公司成长的速度和步伐,也提高了投资机会,但梁信军强调,投资虽在欧洲,但论证的还是这个公司在中国有多大的成长?判断逻辑就是怎么让全球好的企业通过其投资分享到在中国市场的成长,或是让中国企业更好地组织全球资源,最终服务于中国成长。

  “大陆企业出海并购国外某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都会获得政府的补贴,这样的补助无形当中会抬高并购价格。从这个角度了来看,大陆企业还缺乏合理的并购策略。”黄齐元表示。

  在黄齐元看来,大陆企业对国际市场了解度较低,海外并购风险较大,“建议大陆企业做海外并购之前,不妨先做海峡并购,把两岸企业长处结合起来,胜算的概率就会很大。”

  姚宇哲也表示,很多中国企业对并购机会的判断往往是基于短期的业绩和股价支持需要,而不是长期的战略思路。此外,企业家心目中理想的并购目标可能与自身的实力、管理水平和市场经验并不匹配。

  “大陆企业应借助台湾这个跳板‘走出去’,两岸联手赚世界的钱一点也不夸张。”黄齐元说,随着ECFA深入实施,这种合作完全可以期待。“大陆企业到海外做并购,可以多做一些海峡并购,通过与台湾企业的合作,共同到海外并购品牌或技术,实现更高层次的转型发展。”

  有不少的企业家表示,现在中国的海外并购最大的问题,一是缺合适工具、金融服务滞后;二是缺国家战略支持、审批速度又太慢。在他们看来,政府应该尽快将“走出去”真正落实为顶层设计与可操作性制度安排,制定配套金融政策,加快国企改革力度,打造整合产业链的便利条件。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自贸区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做跨国并购的一条新途径。

  今年3月,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宣布,位列全球酒店餐饮室内设计领域三甲的美国威尔逊室内设计公司加盟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此单跨境投资是通过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子公司运作的,也是上海国企依托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收购的率先尝试。

  郑宇洁表示,自贸区在政府职能、对外贸易等方面有自身的优势,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区内首笔跨境并购案的成功,效率较高,说明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为区内企业未来走出去提供了支持,也促进跨境投资的便利化,有利于促进国内企业跨境并购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国际化空间。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