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杭州5月18日讯(记者华青剑)昨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中国普惠金融(浙江)高峰论坛上表示,看多普惠金融的同时还要做多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不仅要帮助贫困人口、弱势群体解决生存问题,而且要帮助其解决发展问题。发展普惠金融不仅要走村串户接地气,而且要善用金融工具箱并创新有针对性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杨再平解释称,之所以要“走村串户”,就是要了解需求,创新金融工具,有针对性解决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在需求上的难题。此外,杨再平还指出,普惠金融要让信息透明广而告之,而且要普及金融知识广而知之,金融知识的普及是普惠金融的基础。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有什么关系?杨再平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既要运用传统金融业态,还要运用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具有长尾效应,突破了空间的局限,在成本、信息、大数据方面有天然优势。”杨再平说。
普惠金融,浙江的先行探索或许能够给出一些启示。据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浙江农信推行农户贷款“一站式”、小微企业贷款“工厂式”、产业贷款“链条式”的“三式”服务模式,支持城乡农民创业创新,扶持小微企业成长。会后,杨再平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浙江农信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普惠金融的核心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有金融需求时能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地有尊严地享受方便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联合国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正式提出普惠金融概念,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把普惠金融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