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交行13位高管自购56万股 其他银行是否跟进存疑

2014年05月16日 14:24    来源: 信息时报    

  破净、白菜股……这是目前A股投资者用来形容银行股的常用词。受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分流等因素影响,整个银行板块今年走势很不理想,银行股也不再是机构眼中的“香饽饽”。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除了中信银行获得机构加仓1527.9万股外,其余的15只银行个股皆遭到机构减持。在这样的背景下,交通银行高管组团增持展开“自救”,无疑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交行高管们的增持由于金额太少,仅具备象征意义,而银行股的未来走势,或许也不会因为这一次的增持而出现大的改观。

  交行13位高管自购56万股

  对A股投资者来说,汇金增持银行股的事早已是见多不怪,但银行内部高管组团增持之事,就极其罕见了。昨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13位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分别于2014年5月13日和14日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购入本公司A股股票,合计56.31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3.75元至3.77元。

  具体来看,交行董事长牛锡明增持10.6万股;副董事长、行长彭纯增持10万股;候任监事长宋曙光增持5万股;副行长钱文挥、首席财务官于亚利、非执行董事胡华庭等8人分别增持3万股;非执行董事杜悦妹和公司纪委书记寿梅生则分别增持3.8万股和2.91万股。买入之后,这些高管承诺,将所持股份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三年。

  在分析人士看来,交通银行高管集体高调增持的背后,跟其遭遇机构减持股价走势低迷不无关系。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除了中信银行获得机构增仓1527.9万股外,其余的15只银行个股皆遭到机构的减持,其中交通银行被减持数量达4.93亿股。

  从去年9月中旬以来,交通银行的股价便一直处在下行通道中,期间复权后的股价累计下跌逾15%。截至昨日收盘,交通银行股价报收3.77元,大大低于目前每股净资产5.92元。而“破净”对于银行股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目前16只银行股中,“破净”的达到15只,只是交通银行破净程度最深,达到36.3%而已。

  其他银行是否跟进存疑

  尽管交通银行高管高调增持,但从昨日交通银行A股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来看,高管增持并未对股价起到提振作用,昨日公司股价以平盘报收。有投资者就认为,虽然此次交通银行参与增持的高管人数比较多,但总体增持金额很低,对公司2000多亿元总市值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象征意味比较浓。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广东煜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认为,不用去太计较交通银行高管增持了多少,他们拿出真金白银增持,就证明了高管对自己的银行有信心,所以他们增持的举动对市场投资者来说,借鉴意义还是比较大。

  瑞银证券昨日发布研报认为,交行高管层此次增持量虽较小,但或显示监管层已开始考虑国企改革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高管层激励制度安排的问题,预计未来商业银行员工持股及高管层股权激励改革若实质推进,将使得员工及管理层利益与公司经营目标更为一致,提升经营效率及银行基本面。

  交行高管组团增持,会不会引发其他银行股效仿呢?目前分析人士态度不一。广发证券分析师沐华认为,后续其他银行股是否跟进,还得看能否得到监管层的审批,目前暂时还无法下定论,而吴国平则认为有可能诱发一场效仿潮。“如前段时间的地产股,保利高管们的增持,一度也引发不少其他地产股效仿。后期不排除银行板块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机构对银行股未来仍不看好

  银行股会不会因为交行高管增持而有所改观?广发证券沐华就认为,伴随利率市场化推进及互联网金融的分流、银行息差收窄的压力下,加上受制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性机会依然较小。

  与此同时,申银万国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也认为,今年一季度,银行不良率快速上升,资产质量恶化有蔓延势,因此对银行业整体继续维持“谨慎”观点。申银万国称,从银行实际情况看,经济短期内仍然在底部且有下行压力,以往中小企业风险逐步向大型企业蔓延,东部地区风险也有向内陆蔓延趋势,今年银行资产质量将承受更大压力。不过鉴于行业估值已在历史底部,因此预计下行空间也相对有限。

  而高管增持银行股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人士照样不太乐观。相关数据显示,尽管4月份A股市场出现产业资本增持的情况,但今年以来整个产业资本却依然呈现净减持状态,而本月以来,虽然有51家公司获得产业资本增持,耗资25.2亿元,但产业资本的减持金额却达到47.2亿元,这意味着本月产业资本净减持额为22亿元。

  广东煜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表示,目前整个产业资本仍在博弈市场底,对市场后续走向持谨慎态度,产业资本不断净减持,无疑会对后续A股市场走势构成一定压力,所以A股围绕2000点展开振荡的情形不会很快结束。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