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从野蛮生长到步步惊心 中国债市规范化必经之路

2014年05月15日 06:51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胡潇滢

  5月份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其公司债暂停上市,其中包括“11华锐” “11苏中能”、“12晋煤运”、“09永煤债”等。这些公司早期发布公司债的时候理由几乎一致,都是置换银行贷款,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结构以及补充营运资金等,然而债券发行后,公司经营业绩一路下滑的也并非个案。融资时的信誓旦旦与随后出现的业绩滑坡在中国证券市场屡见不鲜,股民们几乎习惯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大变脸。

  因公司债暂停上市而引发的流动性、信用违约等一系列风险都将随之而来,投资者的利益或将受到巨大损害。为何如此多公司债扎堆暂停上市?4月底年报发布完毕,经营业绩较差的民营企业由于没有政府信用背书,其债券评级面临下降,此外,超日债对债券市场的冲击也不容小觑。

  2014年3月5日,光伏上市公司*ST超日因发行的“11超日债”无法按时支付9000万元利息,成为中国债券市场出现的第一起实质性违约事件。自超日债违约之后,债市投资也已经切换风格,择券从唯高收益转向需要严格甄别信用风险。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到今天20多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其发展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步步惊心”的巨变。

  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我国信用债市场曾经历过一段野蛮生长的激情岁月,尔后因“327国债事件”的爆发嘎然而止。这是一次改变历史的重大挫折,从此中国债券市场陷入了冰冻期,一直到短融诞生打开局面。随后公司债迎来了浩浩汤汤的扩容浪潮,其间虽爆发过一些信用事件,均未能演化为实质性违约案例。一直到超日债的出现,债券市场新的考验开始了。

  其实,从2011年初超日债上市伊始,到2013年年中超日债退市前投资者最后的逃离窗口,*ST超日给足了投资者风险信号,然而,中国债券市场的不完善,让投资者以为超日债会和此前ST海龙一样,有政府兜底,但是,这次他们错了,超日债的投资者们为他们的激进和盲目付出了代价。

  纵观国内外债券市场,一个没有违约的市场是不健康的,它扭曲市场机制,使投资者过于盲目,其结果是闭眼买债。超日债终结了中国债券不违约的神话,这对于规范国内债券市场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债券不违约的终点也将是信用风险释放的新起点。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股市跌跌不休 债市保持慢牛      2014年04月29日
  • · 卡塔尔央行将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市      2014年04月21日
  • · 债市春季行情尚未结束      2014年04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