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缺少优质借款人成行业难题 P2P牵手房产中介

2014年05月14日 07:36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朱丹丹

  P2P平台除了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合作之外,又将目光瞄上了房产中介。

  昨日 (5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北京地区一家P2P平台采取了和房产中介合作的模式,通过与房产中介合作来寻求线下借款人。

  针对和房产中介合作的模式,网贷之家总经理朱明春分析指出,主要因为房产中介手中有大量的客户资源,相当于大数据,而且对客户房贷月供多少、在哪贷款等细节都非常清楚,这种数据对于P2P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再加上房产中介也可直接做登记抵押,它们的客户一般都是比较优质的。

  他还进一步指出,P2P平台出现缺乏优质借款人的问题可能与自身风控能力不足有关。

  P2P牵手房产中介

  北京地区一家P2P平台的总经理介绍说,“目前公司几乎与北京所有的房产中介都有合作,大概模式就是房产中介将需要短期贷款的客户介绍到平台来,平台通过对客户进行资质审核,再决定是否贷款给该客户。公司放贷(利率)一般在2%~2.5%之间,最高放贷(利率)是2.5%。”

  他表示,“主要因为过去在做融资担保的时候就有大量的资源,与一些房产中介公司合作很多年,所以能够直接从终端开发借款人,由于可以提供一个比较低的(房贷)价格,客户也会比较满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房产中介身份获得的一份 《渠道合作标准简介》显示,该平台的放贷标准为:月息2%加千分之二的担保费 (按月收取)。房产收单标准为:北京地区大产权房,有房产证,产权性质与归属明晰,无法院查封,能上市正常流通交易,借款人能配合平台办理一切合法手续(如公证,抵押登记等)。P2P短期拆借(房产类)渠道收费标准(根据借款期限一次性收取)为1个月0.3%,2个月0.5%,3个月及三个月以上1%,服务费1%~2%。

  “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直接,不需要经过层层传递,来业务时,房产中介会告诉平台(抵押)房子大概会卖到什么价格和达到什么样的价格会出手,而且出手之时中介也会提供帮助,业主的房屋情况(在租或在售)也比较清楚,平台再根据自身的风控模式进行进一步审核,从而决定是否放贷。当然,中介收取的服务费与平台无关。”上述P2P平台总经理指出。

  他说,“风控模式无疑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房产中介相当于已经做了简单的风控,因为它们对客户是不是唯一住房、月供多少等都相对比较清楚;其次,当房产中介推荐到平台,平台会以借款人有多少种还款方式为切入点,再去了解客户借贷金额和资产值,一定要保证一旦还不了钱,可以百分百出售资产。虽然这种风控可能会比较严格,但公司的放贷利率比较低,因此客户对风控的容忍度也会相对有所提高。而且,短期借款的客户用完钱之后可能会有回款,则是一个潜在投资人,又可以吸引借款人变为投资人。”

  理财融资平台积木盒子首席执行官董骏指出,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大家各取所需各显其能,算是一种优势互补,但是市场上成体量的房产中介公司屈指可数,可能对接多家P2P导致价格战,另外房市现在持续低迷,是否能引爆市场值得观察。

  可从两方面开发优质借款人

  其实,P2P机构与房产中介合作的目的之一,无疑是为了寻求更多的线下借款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平时在和诸多平台专业人士交流的过程中也发现,如何开发优质借款人是平台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P2P是传统金融系统的重要补充,从社会分工来看,大额贷款需求会优先由传统金融来满足,无法达到银行准入门槛的借款人才会转向P2P网络贷款,这也导致P2P服务对象是一批缺乏信用记录的人群,通过传统金融是难以衡量其信用状况的。其次,P2P网络信贷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还远不及传统金融机构,普通人在产生贷款需求时还想不到向P2P寻求帮助。”拍拍贷款CEO张俊指出。

  董骏也指出,优质借款人对于融资成本非常敏感,如果P2P平台不能实现融资成本显著下降,优质借款人缺乏的情况会一直持续。

  上述P2P平台总经理亦指出,优质借款人缺少的原因,从整体而言宏观经济在下行,不光P2P,甚至银行目前也缺优质的借款人。单纯从P2P角度来说,主要是因为很多平台没有大量投入以建设自己的市场团队并开发借款人,或者没有做过借贷业务不知道怎么去开发。

  那么,P2P网贷平台究竟该如何去开发自身的优质借款人?

  “首先,融资成本务必要相对低廉;其次,提供可靠的合作方(如国有大担保集团或核心企业)共同合作;最后,用高效透明的服务给融资人以最优的体验。”董骏指出。

  张俊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作为P2P平台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开发优质借款人,一是扩大品牌知名度,让普通人在有贷款需求时能够自然想到P2P平台;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提高审核效率降低成本,使P2P成为人人能够“消费”的贷款产品。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