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经营或许是这些年银行高管们与监管层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让银行找到自身的市场定位,并基于此开展合适的创新业务,这亦是未来银行发展的方向。
然而,突破传统,创新产品并非易事,无论是产品上的推陈出新,又或是自身组织结构的革命,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都有着内在与外在的不小阻力。
前行者如广发银行开辟的淘宝网店,囿于监管政策限制未能走远,而后继的招行P2P平台、银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等创新之举,却遭非议。
都说成王败寇,对于银行中勇于创新的产品,却莫以成败定输赢。
夭折产品各有“隐情”
夭折的银行创新产品是否真的存在先天不足?答案也不尽然,但是这并不能改变被终结的结局。
1.广发、交通银行淘宝网店
2013年11月4日凌晨,广发银行网上营业厅淘宝店低调上线,并且挂出了将于“双11”发售的理财产品。其中,包括期限90天的“高富帅系列1号”、期限180天的“白富美系列1号”以及期限365天的“土豪金系列2号”,其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5%、5.8%、6%,起售金额均为5万元,预售金额5亿元,风险级别均为“中低风险”。此外,在售产品中还有一款较为隐秘的“土豪金系列”理财产品,其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达7%,预售金额为2亿元,但并未标明期限与起售金额。
广发银行与淘宝理财频道合作开网店卖理财产品,是国内银行业中首家。然而,在正式开业前夕,广发银行网上营业厅(淘宝店)宣布暂缓开业,通告解释称暂缓开业是因为内部核准原因。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客户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前在本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商业银行完成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后应当将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告知客户,由客户签名确认后留存。”尽管通过电话或者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也可以完成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但《办法》同时要求,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还必须由客户亲自填写风险承受能力评级,并亲自抄录一段风险确认语句“本人已经阅读风险揭示,愿意承担投资风险”,最后亲自签名确认。
上述原因也被认为是广发银行淘宝网店突然叫停的根本所在。
2012年7月23日,交通银行与阿里巴巴共同宣布推出“交通银行淘宝旗舰店”。首期开放的内容包括:贵金属、基金、保险、个人/小企业贷款、贵宾客户服务、借记卡等6个频道,截至发稿,这家店铺虽然在天猫上可以搜索到,但或许是基于同样的监管规则原因,已经没有产品在进行售卖,保证金也仅为1元,名存实亡。
2.光大银行采购卡
2012年初,光大推出“易快发”,小微采购卡业务,为小微企业提供迅速融资、扩大销售、实施放宽、定向支付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光大银行发卡的初衷,即以银行有授信或充分了解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为核心,由核心企业为下游采购商企业担保,银行为被担保企业发放采购卡贷款,用于产业链下游企业定向交易。
在实际业务中,小企业仅需提供身份证和申请表,即可办理业务,手续便捷。审批通过后,由银行直接向上游企业定向支付货款,下游企业可以选择1至24期等期数分期向银行偿还贷款。
然而,由于被怀疑有企业利用虚假交易骗取贷款套现,该业务已经被监管部门叫停。目前,仅杭州银行在2013年5月获准进行信用卡用于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试点。
3.工行“双芯片卡”
今年4月2日,工行获准发行“双芯片卡”,该“双芯片卡”暂时限于实现银联和Master的“二合一”,一张卡的两端分别嵌入PBOC标准下的银联卡号芯片及EMV标准下的Master卡号芯片,Bin号分别为62和5,采取双芯片、双账户、双标识、双网络的解决办法。
此创新意在解决国际卡组织存量客户的磁条卡换卡问题,也为工行全球首创,有资深信用卡人士认为,工行这种尝试非常有必要,IC卡更换各行都已经在进行中,这样的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
不过, “双芯片卡”出生一天即夭折,银联已叫停此业务。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叫停业务是因为申报与实际卡面设计不同,不符合规则。也有人认为此举是因为银联要抢占市场,推行自己的芯片卡标准。
调整后复出的创新产品
还有一些创新产品,他们也同样曾经叫停过,只是经过与监管等各方面的磨合,它们重出江湖。
1.招行P2P平台
招商银行于2013年4月正式推出了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小企业E家,即被外界解读为P2P平台。招行透露,小企业E家自2013年9月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投融资平台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平台共发布融资项目8期,实际参与业务体验投资人826人,投融资交易金额合计3835万元。
招行公开声明,招商银行作为信息提供方不对融资项目、融资人归还本息承担任何形式的担保、保证责任。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仅为融资方提供信用评估和见证服务,在相关法律文件中,投融资平台明确向投资者提示投资的本息风险,并且不提供任何显性或隐性的担保,以确保监管合规以及促成“买者自负”。
不过这种尝试并未得到监管层的完全认同,在2013年年底,该项业务突然暂停,有消息指出,该项产品被叫停,原因是被怀疑涉嫌资产证券化。
招商银行则对此回应称投融资平台试运行已结束,正在开展系统优化工作。经过3个月的休整,今年2月,“小企业e家投融资业务”平台再度上线,772万元的投资规模在几小时之内被抢光,火爆程度超预期。
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此次平台再度上线,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是招商银行根据试运行有关情况对投融资平台的技术架构、业务流程、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升级后的成果。
2.民生银行社区银行模式
在监管正式发声之前,民生社区银行模式被认为是开展社区银行业务的标准模式,通过强调社区银行无柜台现金业务绕开网点审批限制、派遣制员工、迅速装修、通过与物业地产公司合作展开小区业务。
资料显示,民生银行设立一个社区银行网点的租金、员工薪酬、营销费用等成本每年平均至少约50万元,如果是一线城市则要60万元~80万元不等。民生银行此前公布的规划称,未来三年将在国内设立10000家社区银行,其中2013年、2014年、2015年将分别开设2000家、4000家、4000家。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民生银行以外,以此模式开展业务的银行还包括北京农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地方农商行、城商行。
社区银行并非中国银行业的专有创新,这一模式来源于美国,以其经营机制灵活、能有效地解决信贷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区中小客户和居民的金融需求而获得空前的发展。
不过银监会“227号文”的下发,叫停了原本相对简单的社区银行模式,在新规中,社区银行被银监会定义为“简易型社区支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设立应履行相关行政审批程序,实行持牌经营。此前部分银行设立的“自助银行+人”的咨询型网点应规范,界定为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按照程序提出设立申请,履行准入程序。自助银行按照现有规定,严格界定为无人值守的银行网点。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大部分银行对于社区银行的态度都较为谨慎,许多曾经也有着长远规划的银行,在今年也都放慢了社区银行申报的速度。
3.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无需赘言,已经是银行揽储的一大利器。而在此前,超短期理财产品也为了应付月末、季末的考核节点而创新出来。对客户来说,超短期理财产品期限短,可控性强,资金流动性好,且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不少,正是投资空档期的最佳选择。
不过,银行的小算盘虽打的精明,但这显然违背了流动性考核体系建立的初衷。早在2011年9月,银监会就已下发了 《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严正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并重点加强对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
在随后的11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发行一个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银监会担心,银行过度依赖短期理财产品揽存,造成存款在月初、月中、月末大幅震荡,诱发流动性风险。
而在此之后,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大多在1个月以上。不过,部分银行还是通过创设滚动的短期理财产品(例如每周到期后自动滚动投资)满足了少部分客户超短期的投资需求。
创新如蜀道之行
中国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这也就意味着商业银行有着比其他行业更为严格与审慎的监管要求,存贷比等考核也就因此孕育而生。而随着近些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窄,残酷的竞争迫使银行进行改变,在满足监管要求之下,创新产品谋求利润,甚至是为了绕开监管,银行也总在寻求机会。
在当下,影子银行正是中国最为活跃的金融创新。《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4》报告指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40%。这其中既包括了银行理财产品、票据融资、同业代付,也包含了银信、银证、银基、银保等与机构合作的产品。近些时间最受争议的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也是为了绕开信贷规模监管而做出的创新。
在今年11日召开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科院副院长李扬表示,影子银行是值得肯定的创新,但在中国特殊的背景下,它又有一些看起来比较扭曲的,绕过监管的行为,当然也会有些负面的效果。
如果说上述表述还较为和缓,监管层的态度显然更加严厉。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认为,要对金融创新进行重新反思,进行重新调整的时期。金融创新永无止境,但金融创新也必须要有度,必须是在一种法律法规和有效监管及高度的透明之下来进行。
除了相对严格的监管,从银行自身来讲,创新也存在着诸多阻力。2007年,民生银行率先在业内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放弃了原先根据行政区域划分采取总-分-支的组织结构,由于各事业部各级负责人往往倾向于将潜在的风险充分表面化,民生银行在当年也罕见地出现了其他银行没有的不良率上升的现象,在此种情况下,反对声不绝于耳,股东们的心中也有着莫大的不安,股票价格在那段时间也是持续下跌。
虽然,民生银行此后的业绩验证了当时事业部制度的决断,也引得其他银行纷纷效仿,但这也足以证明了银行中革新的困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意味着抛弃一些已经习惯的东西,要承担许多风险,最后的结果也并不一点让人满意,但是发展不止,创新不止。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未来整个银行业面临的压力巨大,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扩大金融触角,增加它的盈利点,才能巩固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不被未来的中国金融业混业大潮侵蚀掉、吞没掉。(证券日报见习记者 毛宇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