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两融初遇寒潮 32股现亿元净偿还

2014年05月09日 07:37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在4月上旬突破4000亿元关口后,两融余额并未一鼓作气继续提升,反而在近期再度跌回“3时代”,这种融资余额突破整数关口又再度跌回的情况,在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反映出当前资金十分谨慎的心态,以及市场增量资金的瓶颈状态。在做多资金有限的背景下,个股融资偿还潮难以避免,并可能成为后市重要的潜在风险点。统计显示,4月11日以来,沪深股市有32只个股区间融资净偿还额超过1亿元。

  4000亿或成两融阶段平台

  4月以来,沪深股市融资融券余额呈现出先扬后抑的走势。统计显示,4月1日,两融余额收报3947.72亿元,在此后呈现出震荡上行的势头,并在4月10日历史上第一次突破4000亿元整数关口。不过,4000亿元以上只维持了13个交易日,4月29日两融余额再度回落至“3时代”,至5月7日再也未能成功冲关。

  作为显著的整数关口,两融余额在4000亿元位置的反复争夺引发了投资者的关注。因为从历史走势看,此前两融余额对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整数关口的突破都比较凌厉,突破之后甚至都未出现过回跌确认的情况。显然,本次两融规模冲关4000亿元过程中的犹豫走势一定事出有因。分析人士认为,从权重角度看,融资规模决定着两融余额的整体走势,而以下两个原因导致融资阶段提升的难度加大:

  一方面,融资规模增长或进入阶段平台期。作为添加了杠杆因素的金融衍生产品,股票融资的推出极大满足了激进型投资者的需求,这使得参与融资的投资者一度络绎不绝。可以说,强烈融资需求的持续集中释放,是导致近年两融余额不管市场强弱均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融资需求集中释放期的结束,有融资意愿的投资者都已经入场了,融资规模增长势必开始进入一个增长相对缓慢的平台期。此外,在具体投资品种方面,两融标的近两年持续扩军,客观上也起到了刺激融资规模增长的作用;而随着标的数量增加至700余只,标的“总池子”的扩张不再显著,客观上也成为融资进入平台期的外在原因。

  另一方面,做多意愿进入阶段低点。从2013年以来的行情看,尽管整体市场相对低迷,但从消费股到成长股,再到大盘蓝筹股,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客观上给融资活跃营造了有利氛围。但是4月下旬以来,整体市场环境进一步严峻,而结构性机会也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轮动,市场做多机会逐渐匮乏,客观上抑制了融资规模的增长。

  个股融资偿还压力逐渐显现

  从以上分析看,4000亿元很可能成为两融规模的阶段平台,短期融资引领两融余额大幅向上突破的能力预计有限。对于二级市场来说,融资遇到瓶颈会对部分个股走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毕竟,作为当前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融资滞涨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很多个股的支撑力度将进一步弱化,同时存量融资调仓也可能带来个股股价的剧烈波动。如果从数据看,上述负面影响将主要体现为部分标的股融资偿还压力的增加。

  从数据统计看,融资偿还的压力已经开始逐渐明显。据数据,今年4月11日以来,沪深股市共有32只个股出现了1亿元以上的区间融资净偿还,承受了较大阶段卖出压力。其中,金地集团、中国平安、鹏博士和苏宁云商期间融资净偿还力度最大,分别达到6.22亿元、4.21亿元、4.4亿元和3.59亿元。巨量融资偿还给股价带来较大冲击。统计显示,4月11日以来,除金地集团因为事件性因素明显上涨外,其余31只融资偿还过亿元的股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32只个股的区间平均跌幅为10.22%,而全部两融标的股的区间平均跌幅仅为6.79%,同洲电子、新安股份的跌幅甚至超过了20%。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场短期调整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融资平台期的出现,有可能意味着后市会有更多个股承受严峻的融资偿还压力。因此,对于那些融资余额占市值比例较高、业绩增长不确定、估值压力又较为显著的两融标的股,投资者应该保持多一份谨慎。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