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消费,对于很多普通留学生家庭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投入,而这种巨大投入的背后包含着对将来薪金待遇的高期望。
然而,近年的调查显示,留学归来的薪金待遇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网上流传着一句很是经典:出国学费百十万,投资甚巨;回国月薪三五千,何日回本?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薪”与“资”的落差呢?新华财经的资深编辑、记者们在工作之余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蘑菇玛丽:
20年前,海归是那个让所有人都羡慕不已的“高大上”人群;10年前,父母开始给我灌输出国上学的思想,希望我有朝一日也能成为“留学生”的一员;如今,海归怎地沦落到“一抓一大把”、工作难找、月薪不高的境地?小编深吸一口气,还好当年给父母省下了一笔“巨款”读了一个国内的文凭 ,如今还能拿着和海归一样多的月薪,深感知足矣。
童文馆:
每到毕业季,偏逢就业难。学子们的选择在大环境下显得如此无奈。别说海归的低薪,本土高材生也一样愁,君不见北大硕士都改卖米粉了。是人才浪费?还是学无用?高学历者本该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在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培养下,本应满怀斗志,在社会改革、发展中利用自己的所学与所知,施展才华,为社会创造财富。如今,将他们与卖米粉、卖炸鸡等简单的工种联系起来,不免令人唏嘘。
负能量堆积体:
其实我个人一直认为,每个准备出国的准留学生都应该好好的去想想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出国留学。选择在在国外留学要面对的就是“真本事有用,假文凭败家”。现在很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学的一大原因就是不知道毕业了应该干什么,喜欢干什么,所以只好选择继续读书,而国内的研究生又相对于国外比较严格一些,所以就随着大波流一起出了国留了学。但是,在国外留学的耗资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是巨大的,如果只是抱着出去学学玩玩的心态,很可能就会导致一场失败的留学之旅。当然,我也不是反对出国留学,只是认为学生应该有目的性的选择留学,否则,只能是出国混一圈,然后再默默回国,同时还让自己的眼界更高了,获得的薪资更低了。
自由之翼:
“海归”大军大潮席卷,对薪资的预期和自身定位以及归国后工作薪酬的既定值之间的落差,着实需要良好的心态调整。近日一则消息吸引眼球,哥大毕业生归国月薪4000!遥想到前几天一则新闻,“贴膜哥”月入万元,三年赚两套房。“海归”们的现状无疑陷入尴尬境地。高成本的投入,何时才能达到平衡,确实是当下海归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静观现状,“出海”大潮其实依旧波涛汹涌。建议未来理性投资,量力而行,谨慎“出海”。套用时下一句流行话:“且行且珍惜”。
糖心(海龟一枚):
3000块想请一民工?别搞笑了,3000块您只能请一海归,还是PHD,常青藤随便挑。这大概既是海归们的自嘲也是海归们的无奈,多少人真的应了那句“海归”变“海待”。作为混迹英国一年,手抱洋学历归国而意识清醒众海龟之一,自然认同留学经历更多是带来视野的拓展和诸多方面经验的累积,偏说在学术上有多少飞跃性的造诣多少有些矫情。没企业有义务给你的留学成本买单,先就业后择业,该把目光归于长远,且行且珍惜。
天真看世界(海龟一枚):
薪酬的期望与考量的出发点密不可分。如果出国留学是为赚取更高的薪酬,那么回国的待遇自然是无法满足的。但是,当视野和知识作为衡量的标准时,想法则会不同。出国深造是为了开拓视野和眼界,积累更多的经验,那么,薪酬的多少就只是阶段性的影响,因为个人的积累和发展必将在时间的考验和印证下得到回报。所以,即使薪资只有3000元,也只是暂时的,只要努力,未来会有改善。与此同时,要认识到,海外学习的经历在薪酬方面的体现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广阔眼界和丰富的学习经历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眼光。
海边钓鱼儿:
只能说中国工资水平太低了!要是留学没用谁还大把银子花着把孩子送出去啊!留学其实就跟老师说上大学一样:睡四年比你没上过也强!毕竟视野不一样,再说了,4000块只是人家的起始工资哦亲,以后呢?
艺之:
留学投资不简单对等于薪水回报。首先,回想当年为何出国留学?扩展国际视野、丰富生活经历……想必还有许多无形的考量,莫走着走着忘了初心,更何况暂时未达预期不代表未来。其次,如今人生道路和价值评判已趋于多元化,年轻人卖猪肉、种庄稼一样大有可为,常春藤毕业直接选择做家庭主妇的例子也不是没有。第三,物以稀为贵,劳动力价格原本即受供求影响,海归越来越多,薪资难达预期很正常。因此,不必只见表象就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