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策为民间资本的“撑腰”,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玻璃门”也即将被攻破。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首批8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定引入社会资本。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入社会资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私合营模式(PPP)。
今年以来,PPP模式在我国的推广正呈现逐渐加快的形势,继去年年底财政部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专门召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题会议后,今年3月份,财政部又组织了全国财政系统干部、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业务骨干人员进行PPP专题培训班。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在上述专题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推广使用PPP模式是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并且估计,到2020年城镇化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
由此不难看出,实行PPP模式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PP模式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关系确立为合作伙伴,具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优点,政府部门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民间资本进行项目建设和运作,还能带动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之间进行高效竞争,从而保证公共项目和半公共项目能够高效运转,政府和企业借此将实现双赢。
而对于该项模式将对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有何积极作用,扈志亮分析称,一般情况下,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难度较高,国有企业仅仅通过招投标工作采购部分民营企业生产设备或服务,来自政策层面的垄断是制约国企提升效率的重要原因。PPP模式的推广能够使民营企业获得公开公正公平的进入权限,产业链布局、项目运作等工作会更加有效率,垄断行业的整体格局也会随之调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则表示,以前民营企业主要是在制造业,现在PPP模式让企业进入公共事业领域体现了市场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做的政府不做,民营经济能做的国企不做,社会组织能做的政府不做。推广PPP需要完善政府规制监管体制建设,要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监管程序以及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要严格界定规制机构的职责范围和行使职权方式。
此外,有专家表示,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可以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的内在潜力,而扩大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也是“稳增长”和“调结构”两者的重要结合点。采用PPP模式可以使民间资本更加充满投资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逐渐激发民间资本的热情,使他们成为我国“稳增长”的主力军。进而引导民间资本触碰到垄断行业的核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