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宗商品业务重心东移 国际投行纷纷离场

2014年04月28日 08:43    来源: 期货日报    

  大宗商品业务重心东移作者:饶红浩 张田苗 2014-4-28 0:00:00 来源:原创 浏览:333严苛监管下国际投行纷纷离场

  英国巴克莱银行上周宣布将退出大部分基本金属、能源和农产品交易,只保留部分石油天然气衍生品、贵金属和指数产品。这是去年夏天以来大宗商品领域内控制70%交易量的五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瑞银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大规模缩减、退出大宗商品交易的第三家。

  [国际投行纷纷离场]

  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全球大宗商品交易逐步萎缩。美国数据研究公司Coalition的数据显示,华尔街大宗商品交易收入在过去五年内下跌超过60%。全球前10家投行的大宗商品交易收益去年下滑18%,收入从2008年的140亿美元跌至去年的45亿美元。

  另一方面,据了解,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地当局纷纷加强金融监管,对商品交易的审查力度不断提高。以美国为例,其推出的全面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多德—弗兰克法案,严重打击了国际大投行的大宗商品业务。作为方案重要内容之一的“沃尔克规则”尤其侧重对华尔街的改革,限制大型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提高相关透明度。

  根据“沃尔克规则”,银行业者仍能从事造市活动,并买进仓位以协助客户进行交易,但其持仓不能超过“可以合理预期的客户近期需求”。为了消除金融机构中过度的投资风险,“沃尔克规则”禁止银行使用自有资金参与高风险交易,要求银行将商业银行业务和其他业务分隔开,并提升银行资本金率。业界认为,这使得多数银行不得不缩减其自由交易规模,从而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大宗商品的活跃程度。

  同期,各地区当局为掌握大宗商品市场交易情况,强化了对国际投行的大宗商品业务的调查。去年年内,国际大宗商品领域的五大投行均因涉嫌价格操纵被调查或承担巨额罚款。

  目前,多家银行都已放弃了大宗商品领域的角逐,该领域中现今最大的两家银行分别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美国美林银行在美国能源行业依然不可小窥,花旗银行则是过去几年中唯一扩张大宗商品业务的投行。

  [中资机构陆续“接盘”]

  摩科瑞、嘉能可斯特拉塔、维多石油集团等私营贸易商,由于受到的监管较银行宽松,开始逐步从投行接手,大举进军大宗商品市场,成为银行从大宗商品交易中撤退的最大获益者。此外,中小型投行也借机扩大市场份额。亚太和南美地区的澳洲联邦银行、澳大利亚麦考瑞银行和巴西 BTG Pactual银行也都积极加入发展大宗商品业务的队列。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场活跃程度。

  与此同时,中资背景的金融机构也跃跃欲试,希望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一显身手。

  过去三年,中银国际率先陆续取得CME集团四家交易所(CME、CBOT、NYMEX和COMEX)以及LME、ICE的清算会员资格;去年7月,南华期货(香港)公司也成为CME集团四家交易所的清算会员;去年7月底,广发期货(香港)公司收购了英国NCM期货公司100%股权,间接拥有了LME、ICE、Liffe等交易所的交易和清算资格,目前已经成为LME首家中资圈内会员;去年11月,招商证券旗下全资部门招商期货(香港)公司获准成为CME集团四家交易所的清算会员。据悉,中国工商银行、广发证券等机构也已经步入收购国外大宗商品交易部门的进程。

  “过去一年,中资背景的机构在伦敦市场上的商品业务进展很大。”一家LME圈内会员公司的伦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介绍,中银国际在伦敦的商品业务去年已经运作得相当好了,有色金属现货贸易背景的迈科期货国际公司也在伦敦设立了分公司,准备启动商品业务。于此同时,广发金融交易(英国)公司今年也开始加紧运作。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研究员赵先卫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增强,国内的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是必然趋势,这也将为国内企业或其他机构进行海外商品投资提供一定的便利。“虽然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但想在短期内改变国际市场格局和规则还不现实,因此除了需要防范市场风险外,也应当注意国内外市场尤其是法律法规方面的差异,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则。”

  [定价中心逐渐东移]

  在上周召开的LME亚洲年会上,LME首次披露了来自亚洲的交易比重。LME行政总裁庄敬贤透露,过去一年亚洲交易已经占到LME电子盘日均交易量的10%—25%。

  中资机构的陆续接手,标志着大宗商品交易重心逐渐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不仅表现在亚洲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活跃的机构数量增多,还表现在商品定价权的不断东移。

  “过去全球商品定价一直取决于纽约及伦敦市场,如今,交易量不断增加的亚洲地区开始自行为商品定价,全球金属交易重心开始东移。”渣打全球金属主管董事总经理Jeremy East在年会上表示,随着亚洲地区流动性的增加,欧美投资者也开始倾向于在亚洲时区内进行交易,不少相关金融机构已经就此作出了工作安排。

  中银国际首席执行官李彤在年会上表示,中国影响商品价格的方式正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化。“以前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业务中主要是消费者角色,通过进出口贸易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而现在还通过金融体系等多元化方式。”

  “中国占全球金属进口的40%以上,同时以目前LME平台的交易量来看,大中华地区交易所占的比重在逐步增长,整个亚洲地区未来对全球商品衍生品市场的价格影响力也将越发重要。”伦敦苏克敦金融亚洲业务发展部总监Jermey Goldwyn表示。

  据悉,港交所自2012年年底收购LME后,现又拟在香港首次推出商品期货,欲通过合约互挂和两地投资者双向交易,打破中国内地与全球商品市场之间的篱笆。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目前已有迹象显示商品业务开始在香港扎根,如渣打银行去年曾将其全球金属交易主管由伦敦调来香港。在我们收购LME之后,一些银行也开始扩大在香港的金属交易部门,他们认为中国在商品市场上的定价权将与日俱增,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将逐渐加快开放步伐,‘沪港通’计划的宣布也佐证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 宋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