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养老产业遭遇人才瓶颈 阶梯式培养或成关键

2014年04月27日 09:4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鲁毅

  “高素质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难留住、难招到,这是当前中国养老机构、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26日,民政部中民养老规划院运营部部长张建华表示,在养老产业投资热情升温之时,人才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瓶颈。

  当天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的全国养老产业人才发展战略与养老产业类专业群建设研讨会上,张建华做出上述表述。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海南等省以及台湾地区的养老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相关专业职校学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显示,201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全国老龄办有关负责人也指出,今后20年我国将年均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到本世纪中叶将迎来老龄化高峰,老年人口预计达4.8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至35%。

  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及其物质、精神需求,催热了中国养老产业,也日益凸显了养老资源严重不足的短板。张建华介绍,中国城市失能老人大约占老龄人口总数的14%,农村大约占20%,一般情况下,3个老人需要一个护理员,以此计算中国需要1000万的养老服务人员,目前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人员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更是少之又少。

  “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服务质量不高、不专业、年龄偏大等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院长黄岩松表示,除了数量上的短缺,服务质量更是不可忽视的硬伤。欧美等发达国家、包括中国港台地区,大多由经高校培养的专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而中国的专业人才太少。

  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国际暨两岸事务处胡庭祯教授表达了类似观点,台湾养老机构会给老人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硬件设备的建设和设计都是为了符合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的目标。他说,在这方面,当前大陆与台湾还有相对差异,大陆的养老服务理念、质量还有待提升,并且通过专业高校教育培养相关人才很有必要。

  黄岩松说,当前,中国已有多所职校开设专业培养养老行业人才,但专业人员在工作几年后,能坚持留在这一行业的并不多,当前中国养老产业人才流失率高达40%至50%。养老服务人员待遇不高,没有可期的晋升空间,这些都成为专业人员转行的关键原因。

  如何突破瓶颈?张建华表示,从基层护工、清洁人员到技术骨干、基层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不同岗位从业人员,应该采取“阶梯式”培养方式。这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对从业者自身而言,也可以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有助于他们在这个行业上长久的走下去。

  黄岩松还提出了具体的分层培养方式,一线护工、清洁人员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后上岗,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等则经过高校专业化培养,对于所有在职人员,还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在职培训、职业进修等,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黄岩松表示,政府、社会养老机构、高校等应该联手,共同探讨现代养老服务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新型岗位的特点,以便多方位、多途径、开展产学合作,探索一套工学结合紧密、以养老服务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合作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记者 鲁毅)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