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风口上的苏宁需要宁静的变革

2014年04月24日 13:2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4日讯 据商界招商网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商冲击,传统零售巨头苏宁和国美应对的姿势迥然不同,而结果也差异显著。根据苏宁和国美披露的2013年财报,国美2013年销售收入约人民币564.01亿元,净利润8.92亿元;苏宁,2013年总营业收入约1054.3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1.61亿元人民币。

  看起来,国美日子过得不错,主动谋变的苏宁则很痛苦。国美对了,苏宁错了?我们看一下国美和苏宁2013年采取的动作和布局,再来看看这些财务数据背后的玄机。

  变革必须走出舒适圈

  国美在经历库巴网尝试的失败之后,在面对电商的冲击时基本上采取了守的姿势,逃回了自己的舒适圈。不管你们电商圈打得风生水起,我还是老老实实把老本行做好,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通过规避激战,偏安一隅,螺丝壳里做道场,多攒点钱好过冬。不断透支现有商业模式剩余价值,减少甚至砍掉在电商方面的投入,国美的财报怎么能不好看。

  反观苏宁,在面对电商的冲击时,采用的是一个攻的姿势。主动拥抱互联网,推动企业全面互联网化转型,与电商企业短兵相接。苏宁主动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牺牲了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丰厚的门店利润去实现线上线下同价。从内部结构上,苏宁加快了向互联网转型的步伐,先后成立了北京、硅谷两个研发中心,拥有核心研发人员接近3000人,提升自己对于互联网快速变化的响应能力。在令所有电商企业都十分头疼的物流方面,苏宁更是斥巨资,加强自身物流体系的建设,已建成、在建和筹备的物流基地加起来多达58个。而在品类扩张、大平台构建、金融服务等方面,苏宁也投入不少精力不断完善。而苏宁做的这每一个动作,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的,尤其是基础设施和体系的构建方面,更是需要大量投入而短期内很难带来产出的。相比于国美的开源节流过小日子,苏宁的选择是不断加大投入、主动放弃传统商业利润,挣未来。

  苏宁想要做出和国美一样、甚至更多的利润非常容易,减少对电商和物流的投入就行了,但这样能拥有未来吗?答案是否定的。从资金投入上,我们看出了苏宁在适应互联网时代转型过程中做出的巨大的努力。面对时代剧烈的变革,苏宁决定迎上去,试错,变革。

  企业领导者在决定做与不做会面对两种成本。做的成本是显性的,一旦失败,大家都会看到;而不做的代价则要隐晦许多,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等到意识过来的时候,可能已经丧失了跳出这锅开水的能力。

  外界越喧嚣,苏宁越需要宁静

  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变化有多快?按美国科学家库日韦尔的说法,现在的一年要当过去的200年。现在的技术变革已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不是以线形方式发展。我们在21世纪所经历的不是100年的发展,而是相当于2万年的发展。

  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外界变化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企业建立系统的速度了。所以转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调整、优化的过程。

  转型要不断试错,一定是会付出代价的。但是只有不断走出舒适圈,不断折磨自己,才能够应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苏宁的转型,京东都曾经经历过。07年的时候,刘强东决定结束近10年(从98年开始)的盈利状态,开始自主投资建设仓储物流体系,投入巨大。在这期间,外界对京东亏损的质疑不断,竞争对手也借此作为攻击京东的头号武器。今天,京东的物流体系是他傲视竞争对手的最大利器。事实上互联网企业在盈利之前,几年,甚至十年的亏损并不少见,百度、网易上市时都是亏损,亚马逊亏损达十年之久。所以,苏宁的转型或许比一次新的创业难度系数更大,京东在过去十年经历过的,苏宁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追逐优化,才能让自己赶上电商的发展,站在风口,等待风起。而这些,国美是躲不过去的。

  现在的苏宁站在了风口,虽然痛,但只有这样,在起风的时候才有机会一飞冲天。电商之战,也才刚刚开始,第一波是拼价格;第二波是拼便利,再往下将进入拼品质的时代。移动电商、个性化定制、互动购物体验、增强现实等等技术和模式的变革和出现,还将给电商发展带来很多变数,苏宁的机会还很多。

  所以,我没有觉得苏宁现在的处境有多可怕,京东有过,唯品会有过,BAT都有过。企业成功时,媒体的万千宠爱于一生。企业艰难时,会被口水淹没,会结果先行地来寻找原因。所以,外界越喧嚣,苏宁越需要宁静,媒体与大众,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企业过于谨慎而囿于观望,因为看不懂而迟迟不做,看起来保险,其实可能是对企业最大的伤害。更愿意看到苏宁这样的企业,折磨自己,拥抱未来,这才是一个积极的企业应有的姿态。(来源:商界招商网)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