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除了政策利好 农村金融更需要人文情怀

2014年04月24日 09: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4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其中举措包括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落实县域银行业法人机构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旨在更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众多的农村小微企业带来利好的消息。

  受制于直接融资困难、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谨慎贷款以及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融资难历来是“三农”经济发展的瓶颈。“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从2003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强调对“三农”的信贷扶持。然而,“三农”融资难没有根本解决,贷款增长依旧缓慢。

  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中央也是三令五申,要提高服务金融服务“三农”水平,但也仅仅是在银行体系内考虑的较多,民间资本力量释放的并不充分。而解决“三农”融资难题,关键是要放开金融业。这次会议提出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改革,培育发展村镇银行,提高民营资本持股比例,鼓励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整合放大服务“三农”能力,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而且鼓励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类金融机构不同的作用,形成金融服务合力。

  结构性提供流动性作为必要的补充手段是明智的。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存款准备金还是难以替代的工具。但准备金作为数量型工具,我国的运用空间也十分有限。而农村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适当增加贷款规模,引导支持中西部地区成立非银行性的法人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使有限的资金配置变得合理,可有效降低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成本。

  我们认为,经济要有活力,要有竞争力,就需要有活力的“三农”经济的发展。只有越来越多的“三农”经济体成长起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才会更加稳固,这同时也是加快发展城镇化体系建设进程最可作为也最见效的一条措施。农村金融服务供应历来薄弱,偏远乡镇金融服务问题更是不容忽视。近年来这种现象虽然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问题不只是金融问题,而是与民生紧密相关。农民如何更好地分享金融发展的成果,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多方联合,提供全方位、多系统的支持。

  此次会议提出的多项要求只是金融服务“三农”的起点,满足“三农”金融需求还须各方面积极配合,落到实处。我们相信,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开始,扶植“三农”经济也只是序幕,预计下一步会有更多的服务“三农”措施出台。而要把农村金融真正搞活,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更重要的还要有一种人文关怀的道德情怀。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