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沪港通利好料超预期 运作路径日渐明确

2014年04月24日 07:2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自4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券与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就“沪港通”联合发布公告以来已有近两周的时间,沪港通的运作路径日渐明确。消息人士透露,日前沪港两大交易所专门就沪港通再次进行会谈,大部分细节已经敲定。

  未来,两地多数券商有望参与沪港通业务。交易所出台专门技术指引之后,两地券商便可着手进行技术系统改造。值得关注的是,此前联合公告对沪港两市每日沪港通交易分别设定了130亿元及105亿元的上限。消息人士指出,该“上限”并非指每日流入总额上限,而是每日买卖之差不能超过的上限,这意味着每个交易日能够进入沪港市场的资金额度远远高于市场预期。

  不少券商表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想象空间颇大,正在等待细则最终落地,同时已着手推进筹备工作。

  运作路径日渐明确

  虽然沪港通方案牵扯方方面面,但对于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来说,其运作路径并不复杂。

  “原来我们公司一个客户准备购买股票 ,操作流程是开户,绑定第三方银行账号,把钱转入证券账户后下单,这个指令会通过我们公司的通道直接传给交易所,最后交易成功,沪港通推出来之后这个过程并没有变得很复杂。”4月21日,内地一家大型券商人士透露,虽然沪港通的规则细节并未发布,

  但作为一家经纪业务实力较强的券商,已经在着手了解可能的运作路径并提前做好准备。

  联合公告称,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截至目前,对何谓当地证券公司尚无明确说法。“我们就这个问题已多次跟沪港两地沟通。”一家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中型证券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掌握的情况是,由于技术门槛并不高,不会对券商范围做太大限制。”

  联合公告对沪港通圈定每日交易上限,对此业界存在较多疑惑。消息人士表示,日交易额度应指的是类似“轧差”后的额度,即每日买卖之差不能超过联合公告指出的上限,以保证人民币的流入、流出量基本平衡。

  部分细节仍待明确

  中信证券国际经纪业务主管尚巍同时是中信证券股票销售交易部行政负责人。他表示,开展沪港通业务仍有待有关部门确认一些细节问题。其中,虽然联合公告明确“交易结算活动遵守交易结算发生地市场的规定及业务规则”,但在内地进行港股推销时是否应按照香港市场要求考取牌照?香港开户时有关于反洗钱等在内的诸多要求,在沪港通启动时是否需要投资者遵守?

  瑞银证券中国证券业务总监夏阳认为,沪港通推进的力度超出了市场预期,但还有很多问题和细节需要确定:

  首先,除了现在普遍理解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直接开户做交易的模式外,是否允许券商直接将其设计成一些产品进行打包、推荐?其次,以往推出QFII、QDII等产品时监管部门均有较多限制,沪港通业务是否不存在这些限制?

  沪港通能否热销

  QFII开放多年来,额度递次上调,但目前额度并未用完。QDII自推出后盈利状况不佳。沪港通开通后,总计高达5500亿元的额度能用完吗?

  “QFII额度没有用完有三个因素。”尚巍表示,一是取决于投资者对内地市场的预期,“前段时间很多声音唱空中国,最近又开始有人唱多,QFII又开始变得热销”;二是QFII有很多制度上的限制,审批谨慎,加上对主权基金等大额资金的税收制度没有明确,制约了海外投资者进来;三是流动性问题,每天存在大量换汇限制。“所以沪港通的额度能否用完更多取决于细则如何制定,如果能够解决流动性问题,未来仅A股纳入MSCI指数就会存在巨额被动交易,需求量将快速增多。”此外,如政策允许,对冲基金将会乐于参与沪港通业务。

  尚巍表示,对于内地资本市场,客户还有很多投资需求,比如投资衍生品等沪港通可能做不到,未来金融开放还会继续。“我认为下一步比较有意义的是先放开两地金融产品互认,可以让大家互相交叉销售,这一渠道打开意义重大,更有利于囤积在香港的资金投向内地。”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