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天津银行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上公布了其2013年年报。年报显示,该行2013年总资产为4056.87亿元,同比增加34.06%;实现净利润34.35亿元,同比增长30.14%。与上市银行2013年平均水平相比,上述增幅令人眼前一亮。
值得注意的是,同业资产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较2012年末的规模增加了约6.5倍,成为数据增长的最大动力源。
“吸收同业存款用来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可以实现银行资产和负债业务同时做大,但过度放大上述业务也埋下了巨大隐患。”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同业部人士表示,未上市城商行利用同业业务扩张资产负债表,可能是为上市做准备,去年赴港上市的徽商银行即用此方法几年内实现迅速扩张。
增长“捷径”
在互联网金融及存款利率政策的影响下,大部分银行利润增速出现下滑,天津银行超过30%的利润增速引发市场关注。其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末天津银行盈利资产构成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存放中央银行、投资的占比都出现了下降,仅有同业往来款项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该行去年发放贷款和垫款为1441.39亿元,占比为36% ,较2012年末下降了3.86%。金融同业往来款项为921.49亿元,占比为23.02%,较2012年上升6.57%。
在天津银行同业业务资产中,增加最多的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从2012年末的95.82亿元,增加到2013年末的718.93亿元,总规模增长6.5倍。拆出资金从23.92亿元增加到38.04亿元,其他的存放同业款项从2012年末的370.25亿元减少到164.53亿元。
具体来看,其买入的返售资产中,增加量最大的是信贷资产受益权和银行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从24.85亿元增加到355.34亿元,增加13倍;信贷资产受益权从14.60亿元增加到361.85亿元,增加23.78倍。
天津银行方面表示,信贷资产收益权是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所筹划定向资产管理产品的标的,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本金及有关收益、利息等。 “存贷比较低、资金比较充裕的银行在实体经济需求不旺盛、信贷风险增加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通过同业业务获取收益。”上述银行人士表示,“大量利用同业拆入的资金购买同业的买入返售资产,这是典型的利用同业业务做大资产负债表的做法,且利差也可以冲高利润规模。”
提防风险
通过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实现迅速扩张的不仅天津银行。翻阅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等多家上市城商行的报表不难发现,这几家银行的买入返售规模均有大幅增加。
21日重庆农商行公布的年报也显示,该行2013年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为708.29亿元,较2012年增加190.64亿元,同比增加36.83%。
此外,回顾去年赴港上市的徽商银行,其2013年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367.72亿元。
实际上,徽商银行在上市前利用同业业务做大资产负债表的做法非常明显,2012年其同业资产爆增7倍至382亿,2013年上半年达923亿高峰后,至2013年底又骤减至490亿元。
上述银行人士直言,“银行都想做大自己资产负债规模,通过同业业务往来,一定程度上绕开了贷款规模、存贷比等指标的限制,但大量使用同业的短期资金来投资长期项目,期限错配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
以厦门银行为例,2012年该行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达358亿元,在总资产中占比达40%,超过信贷资产两倍有余。
除此之外,作为同业业务的另一个变体,厦门银行可供出售资产、应收款项投资项下,曾经大规模配置同业理财产品、信托受益权,2012年该行该部分资产就同比飙升接近200%,余额近百亿元。
然而,在经历了2013年6月份“钱荒”事件后,厦门银行相关业务断崖式下跌,同业扩张之路遭到重创。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厦门银行总资产667.7亿元,较2012年底911.2亿元的规模,罕见地下跌了26.8%。资产中的存放同业项和买入反售类资产更是分别大幅下滑52%和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