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专户,一直以来是行业不为人知的秘密,理财周报本周全面调查每家有专户资格的基金公司,为你揭开神秘面纱。
非公募规模突破万亿
早在2008年,南方、嘉实、易方达、鹏华、国泰、工银瑞信、汇添富、中海、诺安九家基金公司就已经获得首批基金专户理财资格。
而现如今,基金公司仅个别几家未取得专户资格,例如汇丰晋信,多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也逐渐将专户作为公司重心来发展。
专户一般每月开放申赎,部分每周开放,“一对多”最多一年开放一次申赎,净值公布也仅投资者可以每月得知。
至于各家基金公司专户规模,这一点可以从不少报告中瞧见端倪,此前记者从托管银行处得到一份数据披露了基金2013年非公募方面的数据。过去一年,89家基金公司合计管理资产规模4.23万亿元,较2012年3.6万亿元增长17.5%,其中,非公募业务规模达到1.28万亿元,较2012年7564.52亿元增长69.21%,涨幅惊人。
早在2013年6月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就公布数据称,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81家,其中合资公司45家,内资公司36家;管理资产合计34863.24亿元,其中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25180.54亿元,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9682.70亿元。
基金行业弃公转非力度已相当大。2013年全年基金行业非公募的规模变化数据显示,1-12月,非公募业务的总规模分别为8166.58亿元、8210.85亿元、8273.72亿元、9059.66亿元、9720.38亿元、9682.70亿元、10432.13亿元、10391.91亿元、10448.23亿元、10925.15亿元、11541.85亿元和12277.03亿元。
2012年末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为7564.52亿元,2011年末为5773亿元,增量为1791.52亿元。这也意味着,2013年基金行业非公募业务已经接近前两年之和。
在数据中,除去嘉实、工银等拥有社保年金资格的公司外,余下基金公司专户规模可以相对应算出,例如记者了解到农银汇理专户规模已经超过60亿元,而在表格中农银汇理专户规模为61.99亿元。
这样的规模在基金中并不算突出,据悉,除去年金和社保外,专户规模较大的依旧为银行系基金,中银、浦银、建信、民生加银等均超过100亿元。
“专户相对基金公司的意义很大,一个10亿元的专户对中小基金公司来说比一个百亿的公募意义大多了。”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评论道,其透露,目前基金公司一对一的规模在3000万到5000万居多,也有一个亿以上的,但并不多。相对而言一对多的产品中固收想多较多,因为跟银行挂钩背后资源较多,“这一点工银瑞信做得就非常大。”
华北:工银发力子公司,华夏外包专户
数据显示,2013年工银瑞信非公募资产达到1088.52亿元,仅次于嘉实,但这其中包括年金和社保。据业内人士分析,工银瑞信目前在华北地区专户规模应该排在前三,或许依旧仅次于嘉实。
其专户团队目前有5人,分别为专户投资部权益投资总监何肖颉,以及基金经理翁健、刘余华、曾实、李剑峰。
根据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年报来看,工银瑞信下设工银瑞信(国际)和工银瑞信投资两家子公司。两家公司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末设立,而后者为首批获准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内子公司。2012年末,工银瑞信管理的资产规模约1568亿元,2013年末,其管理资产总规模逾2300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了近5成。以此来看,其子公司业务极有可能是其利润大幅增长的“神器”之一。
长盛基金4月16日公告显示,原公司董事长凤良志因为年龄原因不再担任长盛基金董事长职务,现由原国元证券(000728,股吧)副总裁高新任董事长一职。
记者了解,高新的上任或将促进基金专户业务的发展。内部人士透露,长盛基金此前在基金专户方面很少重视,去年下半年才成立了子公司管理基金专户,而具有多年投行经验的高新,或许将对长盛基金的专户业务带来“动力”。
此外,根据中邮创业基金官网信息显示,旗下子公司首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部承继中邮基金资产管理事业部的现有专户产品。这家成立于2013年3月11日的子公司,投资范围涵盖权益类、固定收益类、金融衍生品类等金融产品。
不过,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邮基金专户基金业务的管理将发生变动,接下来,中邮基金的专户业务是否继续由子公司负责,还没有定论。“今后专户业务是由子公司管理,还是母公司管理,公司内部正在讨论,近几个月会有结果。”
“子公司一直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在运作,不过自子公司成立以来就负责专户业务,此前则是由中邮基金的机构部参与管理。”上述知情人士说。
在华北地区中,华夏基金又开创了一个先例。据知情人士透露,华夏的专户就做通道,“今年初离职的投资总监,部分专户就外包给他,他成立一个产品,然后华夏来卖。这种模式将来一定会成为主流,这要求基金公司选特别优秀的投资经理,这样做既可以把自己品牌打出去,又能赚到钱。”
华南:广发收益领先,信达子公司破50亿
广发基金副总朱平对记者透露,“大部分基金公司专户没有干起来就是因为人不够,不像公募那样。公司要给机制,给的机制不好人家就走了,传统专户对基金经理要求比较高,没有激励不行。”
其也坦言,目前专户发展并不如意,“市场上好的产品只是少数,没有好的人员就没有好的产品,研究员、分析师直接就变成了专户投资经理,所以规模发展不起来。”其也透露,目前广发基金专户规模超60亿元,这样的规模并不能算最好。
此前曾有沪上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坦言,2013年专户方面仅广发做得相对较好,其他基金公司只能说一般。
这一点得到了朱平的确认,其透露,2013年广发有多只产品收益超过60%,“但是规模都不大,几千万”。
广发方面也是把专户视作发展的一部分重心,据悉,广发基金子公司目前仍未开展专户,这与大多数基金公司直接将专户下放至子总司的做法相悖。
博时基金方面也对记者回应称,截至2014年3月31日,博时专户理财规模超过46亿,截至2013年12月31日,超过80%的专户组合实现正收益,博时专户理财持有人户数超过280户。
根据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的特点,博时方面也设立了专门的投资团队——特定资产管理部。该部负责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特定客户等专户资产的投资管理和咨询。
信达澳银方面则是全心投入子公司业务,截至2013年底,信达澳银基金专户规模约7亿元,子公司规模约为50亿。
不难看到,此前沙场点兵论坛有专门的帖子来统计专户收益,迄今没有权威的官方数据,该跟帖也俨然成为了最详细的业内数据之一。根据其中数据统计,2010年是专户业绩高点。然而,进入2011年市场开始急速转向,专户一对多业绩表现不佳,这个曾经的热门跟帖也开始门庭冷落,此后便不再更新。
这一观点在上述沪上大型基金公司副总口中得到证实,“专户坦率来说,当时是被寄予厚望的,但是现在看来,除了2009年、2010遇上一波反弹,让不少专户赚了不少,2010年之后开始一直就是熊市,专户就一直做得一般,很多公司可能收益都不到10%。”
华东:财通专户200亿,万家子公司500亿
上海这里记者经过多方面统计,发现专户规模较大的为汇添富和海富通。
海富通表示,截至3月底,其共有专户产品26只,其中一对一产品15只,一对多产品11只,管理总规模近55亿元,投资经理9名。
沪上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其公司旗下共有5只专户产品,一对一两只产品规模分别达到1.3亿元和1.7亿元,专做通道业务,3只一对多专户产品规模则相对较小,分别为0.3亿元、0.5亿元和0.8亿元,其2013年平均收益堪堪超过1%,为1.29%。
当然,沪上基金公司专户方面提升最快的或许不得不提一下财通和兴业。
去年初刚刚成立的兴业基金令业内惊叹,该公司创业第一年就实现盈利。究其原因,可能与侧重发展专户等非公募业务有关。
持有兴业基金90%股份的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在其年报指出,2013年报告期内,兴业基金在非公募业务方面积极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加强对机构和高资产净值客户的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兴业基金及子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499.79亿元。其中专户产品管理规模13.29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规模486.50亿元。报告期内,兴业基金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497万元,实现净利润1281万元。
同样作为次新基金公司的财通回复记者,截至2014年3月末,财通基金专户数量已突破200只,累计管理的专户规模(不含子公司项目)近200亿元,包括主动管理类专户以及创新型的期货类专户和定增类专户等类型。这个规模一举超过在专户上经营多年的公司,甚至超过了上文中提及的大多公司。
究其原因,则归因于财通的大规模创新,据悉,截至2014年3月末,财通基金已成功发行80余单针对期货的创新型专户产品,初始募集的期货类资产规模超50亿元。
规模的背后,财通专户的业绩也不容小觑,截至2014年3月末,财通基金旗下所有主动管理型专户产品100%正回报,“富春系”一对多和“玉泉系”一对一权益类主动管理专户产品成立至今累计收益皆在30%左右,此外,财通基金2013年以来已成功参与45个定增项目,累计参与金额超百亿元,浮动收益率近30%,总浮盈规模20亿元。
新基金公司主攻专户已经是业内盛传已久的消息,不难看到,华东地区这个现象更为明显,特别是新成立的一批基金公司,除上文提及的兴业基金外,还有赢、中原英石、鑫元等,此外,例如英大、江信、东海和华宸未来在专户上的规模也将突破10亿元。
富安达也向记者透露旗下公司2013年专户规模达到3.8亿元。
但是最值得意外的是,据知情人士透露,万家共赢规模已经突破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