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做好差异化信贷“加减法”

2014年04月09日 07: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系列报道 ①

  做好差异化信贷“加减法”

  编者按: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在这一背景下,金融业如何有“进”有“退”,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系列报道,从信贷政策调整、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推动企业“走出去”等4个方面,全面剖析金融业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动向、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从日前陆续公布的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来看,银行贷款投向“新意颇多”,信贷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工行年报显示,2013年工行新增贷款9244亿元,同比增长11.7%,贷款累放额8.7万亿元,同比多放9740亿元,超过当年新增额,显示了盘活存量的更高效率。交行年报也显示,2013年交行中小微贷款、中西部地区贷款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两高一剩”、平台贷款占比则进一步下降。

  “当前企业发展对资金仍很饥渴,因为相当一部分信贷资源进入无法产生盈利的‘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借新还旧,新贷资金仅用来维持原有债务存续,而没有投放到生产领域中。”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胡建忠认为,经济结构调整对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会形成倒逼,银行不能再以拼规模的经营方式来配置资源了。

  做减法——

  向“两高一剩”亮红灯

  当前,银行正在持续压缩“两高一剩”贷款。结合各大银行公布年报情况看,中行2013年投向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为1885亿元,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同比下降7.8%;工行2013年末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减少199亿元;建行在2013年也加大不良贷款处理力度,不断优化资产质量,在钢铁等6大产能过剩行业中,连续13个季度实现贷款余额减少。

  为压缩“两高一剩”贷款,各地也纷纷出台具体措施。农行广东分行从区域、行业、客户3个维度评估“两高一剩”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及风险状况,进行信贷结构调整。

  在甘肃,银监系统则采用“名单制管理”来提高贷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他们将客户分为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退出类4类,逐步压缩退出“两高一剩”企业授信,通过差别杠杆约束、以资金要素倒逼产业转型调整。截至2013年末,甘肃银监局辖区内银行业“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占比由年初的10.6%下降到8.37%。

  信贷资金对各家银行来说都是稀缺资源。信贷结构调整,不仅仅是向优质行业倾斜,还有如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升资金配置效率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在信贷结构调整中,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仍应放在重要位置,防范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产生的风险传染。当前,部分银行存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过高的问题。截至2013年末,有20家银行涉及房地产类贷款达20.9万亿元,约占2013年末银行业贷款余额的33%。另外,截至2013年9月末,20家主要银行机构房地产贷款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高达37.9%,抵押品风险较大。

  业内人士同时提醒,还要警惕钢铁、光伏、船舶等行业的信用违约风险向上下游行业和关联产业链蔓延;防范煤炭、木材、水产贸易等领域重复抵押等违规模式的融资担保风险上升。

  做加法——

  为民生和新兴产业亮绿灯

  小微企业、三农、棚户区改造、助学贷款等关乎民生的行业,以及文化创意、清洁能源、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正成为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受到资金“优待”的领域。

  工行年报显示,2013年在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贷款并积极运用金融杠杆促进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中长期贷款突出支持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新增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增量的85%;投向生态保护、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绿色领域的贷款余额达5825亿元。

  小微信贷是金融机构“做加法”的另一个着力点。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3万亿元,增速达14.2%,高出企业整体贷款增速近3个百分点,在所有企业贷款中增速最快。

  2013年各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大了小微贷款力度。年报显示,2013年末民生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达到4047亿元,同比增长27.69%,不良贷款率仅0.48%。自2013年起,浦发银行创新推出“微小宝”小微企业专属服务模式,截至今年2月末,其授信余额已超过131亿元。从银行角度来看,不论是出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还是自身业务转型的需要,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已经根植于银行的发展。

  今年3月20日,为进一步加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力度,人民银行正式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设支小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下达全国支小再贷款额度共500亿元。

  但是,小微贷款在“做加法”的同时,短期内也面临不小的压力,中国社科院教授李连仲表示,除了政策因素外,随着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银行越来越主动地将资金投向小微企业等领域,以获取更多资金议价权。不过,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因此,风险控制仍应放在重要位置。

  另外,作为信贷投放的一个主要方向,尚处于发展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能加剧银行风险。尽管有国家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前景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银行加大信贷投入的同时,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及化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日报记者 王璐)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