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存款量减价增 倒逼银行转型

2014年04月01日 07:37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陈果静

  经济日报北京4月1日讯(记者 陈果静) 存款增速下滑的趋势也能在多家银行的年报中显现“踪影”。尽管2013年上市银行活期存款余额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随着互联网金融等快速发展,存款的成本越来越高,在银行存款“量减价增”的背景下,银行该怎么办?

  存款——

  增速放缓成本上升

  长期以来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吃利差”,而低成本揽得的存款就是这种传统盈利模式的“基石”,目前来看,这一“基石”已经被撼动。

  从几家最“财大气粗”的国有商业银行来看,2013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工商银行客户存款余额达14.62万亿元,增加9779.15亿元,增长7.2%,这与2012年11.27%的客户存款增速相比,明显有所放缓。从2013年全年来看,工行全年存款增速逐季递减,第四季度的存款余额比第三季度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存款全年仅增长了5%。截至2013年末,建设银行客户存款总额为12.22万亿元,增幅仅为7.76%,较2012年末下降了5.81个百分点。农行2013年县域存款规模增速首次回到个位数增长,仅增长8.73%,该行第四季度存款环比仅增长了0.1个百分点。

  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遭受了存款增速下滑的压力,截至2013年末,浦发银行本外币存款总额达24206亿元,比2012年底增加2862亿元,增长13.41%,这与上年存款总额增幅15.34%相比,下降了1.93个百分点。

  央行今年1月份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也显示出银行业面临的压力:2014年1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个人存款正在被互联网金融等产品分流,这对零售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造成了冲击。”平安证券分析师励雅敏认为。

  在存款增速下滑的同时,银行揽储的成本正在上升。以农行为例,2013年,农行下半年的活期存款平均利率较上半年上升3个基点至0.54%,定期存款利率上升16个基点至3.32%。“活期存款占比越大的银行,将面临越大的存款成本上行压力。”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邱冠华说。

  竞争——

  多渠道挤压利润

  交行研究报告指出,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是导致存款下降的重要原因。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催热的货币基金等产品成为分流银行存款的重要渠道,加上民营银行即将面世,银行吸收存款不再是一件容易事。

  邱冠华认为,货币基金与活期存款存在显著替代关系,随着货币基金“类现金”功能的完善,预计企业及个人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可能在3年至5年后加速下滑至30%以下。

  更重要的是,这挤压了银行的利润空间,随着银行负债成本越来越高,利差将不断收窄。“互联网理财产品分流了银行存款,并通过协议存款的方式再投回银行,这将增加银行的负债成本。”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假设居民活期存款流失20%,其他负债成本按4%算,低成本负债的流失将导致银行平均负债成本上升10.6个基点。

  就目前来看,银行存款被分流的过程并没有结束。“互联网金融分走的只是‘小头’。”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一些财富管理机构,券商、基金公司等都会从银行分流资金,而他们分走的不仅仅是个人存款,甚至包括企业存款这样的“大头”。此外,利率市场化初期出现的利率走高的现象也将使得银行负债成本增加。

  银行利润增速受挤压将成为常态。郭田勇认为,中间业务、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等收入的降低,短期内看也直接减少银行业盈利;10%至20%的盈利增长将是2014年银行业增长的常态,“未来还有可能继续下降。”

  求变——

  银行谋求转型

  “存款的分流对于银行来说并不全是坏事。”郭田勇认为,在存款“搬家”、利润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创新求变已经成为银行业2014年的主题。

  近期,多家银行对外披露了互联网金融战略。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尽快吸收互联网企业创新、提升客户体验的能力,在近期将推出一些结合互联网的创新产品,还会尽快推出B2B平台;中国银行已经成立了网络金融部,统筹规划并协调推进网络金融业务发展。

  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谋划转型。“银行不该抗拒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该行业绩说明会上介绍,在创新机制的激励下,平安银行推出了贷贷平安商务卡、口袋银行2.0、社区金融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与服务。他透露,平安银行成立了产品创新委员会,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将在2014年有长足发展。

  “存款分流、利润下降将长期存在。”除了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创新,郭田勇认为,银行还应该谋求更加多元化的利润增长点,如增加中间业务占比、向投行业务转型等来应对冲击。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