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再融资开闸一周 七房企拟圏150亿

2014年03月31日 09:05    来源: 深圳商报     陆剑伟

  今天,又一家地产股绿景控股因为再融资停牌,这也是继中茵股份、天保基建再融资获批以来,第7家涉及再融资的地产股。Wind资讯统计显示,目前涉地产上市公司累计拟再融资金额约为1786.8亿元。深圳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地产再融资审核加速的同时,上市房企再融资意愿进一步加强,后续仍有更多房企加入“再融资大军”。

  一周涌现过百亿需求

  绿景控股公告称,因其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公司股票自3月31日开市起停牌。自中茵股份、天保基建再融资获批,宣告房企再融资正式开闸以来短短一周,就有7家地产股涉及再融资,共计149.2亿元。

  3月24日,北京城建非公开发行获批,募集资金约39亿元;25日,华远地产也“踩点而至”,“定增+公司债”双管齐下,融资30亿投北京项目;3月26日,上市地产公司的再融资又有三家新的加入者,迪马股份非公开增发股份获批,涉资55.3亿元,国兴地产非公开增发14.9亿元获得证监会受理,卧龙地产发行6亿债券获得审核通过。即便是地产服务机构,世联行也在3月20日称,拟向公司高管定增,募资4亿元。

  至此,自新湖中宝以来,已有43家披露定增再融资预案的涉地产上市公司。Wind资讯统计显示,包括华远地产在内正在筹划定向增发再融资的涉地产上市公司累计拟再融资金额约为1786.8亿元。其中,金丰投资及广宇发展因涉及绿地集团及鲁能集团房地产业务整体上市,募资金额分别高达632亿元和124.8亿元。而进行项目融资的地产上市公司中,华夏幸福拟募资金额最大,为60亿元。

  很明显,一众上市房企的再融资审批速度较前期的提高不少,尽管证监会在28日重申,房地产企业再融资审核程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市场却这一情况给予“热情的拥抱”。3月下旬以来,房地产板块持续上扬,华远地产、国兴地产等多支个股表现抢眼。“这么多家上市房企集体停牌,并陆续抛出再融资方案,这充分说明了政策变动的预期强烈”,多位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难解地产资金之渴

  虽然地产股再融资开闸,但是开发商资金压力依然不容小觑。

  截至3月25日,142家A股上市房企中,55家已发布去年年报,从已发布的公司来看,整体资产负债率较2012年继续上升,鲁商置业、西藏城投、迪马股份、大港股份等房企资产负债率超过80%。

  经营活动现金流更不容乐观。龙头大哥万科A现金净流量同比猛减146%,经营现金流仅有19.2亿元,是近五年新低,2012年则是37.3亿元。荣盛发展、北京城建、信达地产和大名城4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超过-30亿元。55家房企中,29家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值。大型房企金融街、北京城建、冠城大通现金净流量同比降幅都在100%以上。

  对于再融资的用途,国兴地产、卧龙地产、北京城建都称,部分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8日,万科2013年度股东大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称,万科会在手头保持足够现金。

  对于世联行去年年底尚有9.5亿的银行余额,为何还要定增4亿的疑问,世联行财务总监王海晨在27日的年报说明会上称,余额包括了2.4亿的IPO资金,去年年终付了1.5亿的年终奖,2~3亿用于主营业务的日常运营,祥云战略和金融业务还需资金,9.5亿的银行余额已经所剩无几。拟募集的4亿资金主要用于基于大数据的O2M平台建设项目。

  后期仍有房企跟进

  一周内就有7家地产股涉及再融资,房企渴求资金心态昭然若揭。

  “时间机会窗口已经打开,资本市场将成为开发企业近阶段同时关注的重点之一。”上海亿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认为,开发企业不会轻易错过本轮的再融资开闸。但需要提示的是,融资行政性规制已经放开,但融资的成功还同股价相关。所以,未来对于房地产板块来说,存在不容忽视的机会。同时,开发企业应该好好把握这次融资机会,能够补充资金,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执行主席顾云昌称,房企再融资的开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房地产调控思路的转变,通过资金鼓励使企业开发更多产品投入市场,达到市场供需平衡,解决部分市场问题。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侯丽科认为,目前,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思路是,一方面通过增加住宅土地供应、优质房企资本市场融资开闸、共有产权房等多样化方式,积极增加市场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在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通过限购等手段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使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恢复平衡,之后强制性的行政调控手段可能逐渐淡化。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鉴于开发商资金情况普遍不容乐观,房地产调控的市场化“转舵”,前期仍在排队的数十家企业有望适度放行。再融资开闸,拥有优质资源的上市房企将成为最大获益者。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