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央视315已过去了!幸好这次没有企业,因为运动式的报道,而瞬间解体,消散,成百上千员工一夜间面临失业。
从江南春的分众无线,到邓白氏的数据库营销,无论是中国富豪,还是跨国大鳄,因为央视的镜头扫射,无不败下阵来,跪地求饶。
当然,偶尔也有例外:同样是精准营销,网易邮箱曾被央视猛轰收集用户上网浏览习惯,将数据用作后续营销。事后,网易邮箱用冷冷一句反讽——看看中石油、中石化那些垄断国企,又在干啥呢?它们把持从炼油到售油的一条龙渠道,想什么时候提价,就什么时候提价。
言外之意是,即便按照国际惯例,网易邮箱收集了众多用户隐私数据,那也是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花了大力气实现的,而且很可能其中99%的数据,都是垃圾,派不上丝毫用场。
央视威力无比的镜头,为何不去曝光这些脑满肠肥的国企老爷?!
公权力的狂欢
曾几何时,因为地方工商,质检,公安等执法部门心照不宣的配合,央视315系列消费者维权报道,获得了空前影响力。往往报道一出,当天晚上,工商等部门,就会出动,调查取证,查封资产,乃至拘捕被报道的企业负责人。
某种程度上,这甚至成了“公权力的狂欢”。但明明应当成为监督和索赔主体的消费者,依然不见踪影。
今年报道所涉及的日本尼康相机一些轻微缺陷,甚至在企业发声辩驳之前,工商部门就已经做出了让其全面下架的决定。
当然,面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长久以来从立法,监督,执行到诉讼,均严重不到位,央视暴风疾雨式的报道,仍然能起到震撼人心,监督不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
但相比315节目首次出台的那个消费环境,当下中国,从消费者意识培育,法制进步,监管技术成熟,乃至到新兴网络媒体渠道崛起,已经进化到了一个全新阶段。这势必倒逼习惯于暗访,习惯于有罪推定的央视记者,更加慎重地运用手中的镜头。
遗憾的是,今年的315,依然是大量不专业的判断,激情而空洞的口号,盛气凌人的推断,以及越来越多知名企业的“插播广告”。伴着暗访画面的,依然不是事后的追访,让当事人有个重新发言的机会,而是肆无忌惮地在当事人不知情下的引述和误导。
投资需求和规范发展的失衡
这种误导,更多时候,会导致一个大有潜力行业的整体危机。比如今年315重点监督的“现货白银投资”。
由于大宗商品进出口市场,长期以来,均垄断在少数有特权的大型国企手中,低效以及缺乏市场化意识,使得黄金,铜,铁矿石,棕榈油等等战略物资的定价权,长期丧失,与中国第一需求国地位,严重不匹配。与此同时,有助于市场化价格博弈和发现的大宗商品衍生品投资市场,又因为涉及金融属性,遭遇着更为严密的垄断和监管,迟迟得不到创新和发展。
上海金交所,上海期交所等国有交易市场,不仅独占着黄金、白银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还使得交易所会员资格,成了千金难求的稀缺品。
一边是大量从房地产、股市等其他投资渠道撤退的资金,找不到容量大的出口,一边是本应趁着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开辟衍生产品创新投资市场的大好机遇,被监管层的迟钝和保守所屡屡阻碍。
这使得各地大宗商品交易,通过“现货电子交易”这样一个边缘化的入口,快速膨胀成了几十万亿的大市场。如火如荼同时,是不规范,虚假宣传,夸大投资收益承诺,代客理财,甚至是投资诈骗等行为大量涌现。
现货黄金和现货白银市场乱象,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集中凸显。
然而,要解决投资需求和规范发展的失衡,当然不能靠315节目一知半解的术语和偷拍镜头,营造出来的恐慌气氛;重点还得靠长效的司法机制,以及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统一清晰的监管框架。
面对315节目持续追踪报道,首当其冲的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和广东贵金属交易所,已经有大量会员单位和从业人员,处于一种极度恐慌状态。即便那些注重投资者风险教育,规范管理的贵金属投资公司,也因为随时要应对工商部门检查,而不能开门营业——这加剧了不明状况的投资者,因为交易不正常而集体上门维权,使得贵金属投资公司更大面积歇业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央视用更加理性,专业,平衡的视角,来帮助市场参与人士,更好地理解黄金、白银现货投资风险,来揭示为何国内外大宗商品正在兴起新的整合浪潮,这其中,又蕴藏着怎样的机遇?
如果仍只是如果,要变成现实,有待于央视用一种谦逊和理性的态度,来同市场一道,实现一个艰难但却更有价值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