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政策组合拳“此消彼长” 能否促A股转换风格?

2014年03月24日 17:54    来源: 新华网     潘清 桑彤

  新华网上海3月24日电(记者潘清、桑彤)启动优先股试点,修订IPO规则,推进创业板改革。徘徊于2000点的低迷A股,21日再度迎来政策组合拳。改革效应“此消彼长”,能否促使A股风格转换?

  “变相扩容”担忧消除 A股积极回应优先股

  证监会推出的一系列新政策,《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无疑最吸引眼球。建立优先股制度,意味着发行人拥有了更多、更灵活的直接融资工具。优先股具备的持续稳定回报特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股市波动过大、回报偏低而对大资金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对于商业银行等对资金有较大需求,但受限于法定资本监管的企业而言,发行优先股可以充实资本,又可以保持相应的股权结构和控股权稳定。从这个角度而言,优先股试点对部分行业发展有很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正式版的《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取消了征求意见稿中“三年后可转换为普通股”的条款,规定上市公司将严格限制发行可换股的优先股,仅商业银行可非公开发行在特定条件下强制转股的优先股。

  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表示,这一变化消除了市场对于二级市场“变相扩容”的担忧,因而会对市场信心产生较好的提振作用。

  从新股发行到创业板 新政直指股市制度缺漏

  除了优先股试点,另外两项新政策则直指新股发行制度和创业板相关制度存在的弊病。

  伴随年初IPO重启,本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中的缺漏逐步暴露。对此,管理层及时作出纠偏,包括对发行承销办法、老股转让规定、募集资金运用信息披露等环节进行微调和完善。

  尤其是针对此前备受市场诟病的存量发行,新政策规定老股转让数量不得超过自愿设定12月及以上限售期的投资者获配股票的数量。这一变化既提高了老股转让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自愿设定锁定期投资者的获配几率。

  天弘基金评价,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基础上,新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股发行的各类细节,突出事后监管,强化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显示了管理层在新股发行市场化和法制化过程中作出的努力。

  本轮创业板改革同样受到市场关注。适当放宽首发财务准入标准,申报企业不再限于九大行业,建立符合创业板特点的再融资制度,完善并购重组制度,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六项举措旨在通过调整供求关系,实现创业板价格向价值的合理回归。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业板波动加剧背景下出台的改革新政策,或进一步强化投资者对于创业板“泡沫”逐渐破灭的预期。

  此消彼长初现端倪 风格转换仍待多方配合

  在业界看来,此番政策组合拳分别着力于蓝筹股和创业板,因而对于A股的影响将呈现鲜明的“结构性”特点。

  由于上证50指数成份股公司被列在可发行优先股三类上市公司之首,优先股试点启动被视为利多蓝筹股。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评价说,优先股政策推出将恢复蓝筹股的融资功能,增加其活力,从而“唤醒深度睡眠的蓝筹股”。

  而在认同再融资制度建立将利好创业板龙头企业的同时,一些机构认为,上市门槛的降低和覆盖行业的放宽,意味着创业板稀缺价值不再,其整体估值快速回落或在所难免。

  事实上,政策面此消彼长的引领作用,已经在24日A股市场的表现中初现端倪。

  当日在沪深大盘延续反弹的同时,创业板指数跌破1400点,出现近1.6%的较大跌幅。

  不过,对于A股风格能否就此持续转换,市场的看法并不一致。

  独立基金咨询机构好买财富显得较为乐观。其最新发布的报告称,2013年以来中小市值成长股受到追捧,大市值蓝筹股长期被低估。从中长期角度而言,此轮改革使市场站在了一个中长期牛市的起点,市场格局已然转变。

  另一些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判断则显得较为谨慎。一方面,目前货币市场资金成本依然高企,企业债年利率高达8%,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虽逐步下行,但仍接近6%。在这一背景下,优先股面临定价难的困境。收益率过低,难以对机构资金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过高,企业本身的收益能力不堪重负。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在博客中表示,优先股的确可为大型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新的安全投资渠道,但发行优先股需要企业有足够的利润以提供稳定的红利率。从目前状况看,优先股不可能成为市场主流。

  另一方面,优先股制度本身是把“双刃剑”。从流动性角度看,虽然允许非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可部分缓解IPO需求,但总体而言,试点启动仍会导致大批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转场,从而对二级市场资金面形成压力。

  而从分红角度观察,在当下A股回报本已偏低的背景下,优先股分红极有可能挤占普通股东的分红份额,导致股息回报水平进一步下行。

  这或许意味着,投资者宜更为理性客观地看待政策组合效应。市场要真正实现风格转换,仍需要来自宏观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市场制度体系等诸多方面的配合。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