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10大关键数字

2014年03月15日 14:21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宦佳

  

  

  

  

  

  

  

  

  

  

  编者按

  新华社受权于3月14日全文播发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13年工作回顾;二、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三、2014年重点工作。

  报告指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作为中央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施政纲领,政府工作报告蕴含的十大数字引人注目。数字中凸显出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

  数字1  7.5%左右

  原文

  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要,又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有不少积极因素,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点评

  在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将经济增速目标维持在7.5%来稳定社会预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下调经济增速目标,投资和消费等预期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加大在技术改造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不利于改善民生和扩大消费,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目标不符。如果外需的拉动有所好转,那么主要靠内需还是能够实现GDP增长7.5%的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表示

  数字2 3.5%左右

  原文

  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也表明我们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我国农业连年增产,工业品总体上供大于求,粮食等物资储备充裕,进出口调节能力较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物价调控,切实防止对群众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点评

  3.5%的涨幅是底线,要全力以赴控制住,不能突破。这个数字的确定与我国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成本上涨等因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今年要调整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比如水、电、气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表示

  数字3 1000万人以上

  原文

  今年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点评

  今年在就业问题上,有两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就是要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让我们的大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理想工作;二是要确保每一个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这将成为改善民生之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

  数字4 13500亿元

  原文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点评

  当前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企业仍然比较困难,所以还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搭把手”“加把劲”。要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民生支出。赤字率保持不动,有利于防范风险。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表示

  数字5 增长13%左右

  原文

  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点评

  M2增长13%左右,是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上的关键点,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能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发展就业,如果流动性不足,可能投资、就业、工厂的开工都受到影响,同时也有利于稳定物价、房价等。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表示

  数字6 200项以上

  原文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点评

  政府的审批事项、政府的改革也应实现负面清单,让大家知道政府该干什么事情、不该干什么事情,这样政府下放的职能、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会有一个新亮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表示

  数字7 三个1亿人

  原文

  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点评

  这“三个1亿人”,讲了实际上是要解决3个问题。第一个1亿人要解决已经在城市里面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把他们落户在城镇;第二个1亿人是指已经在城市里面居住了,但是居住条件很差、很恶劣,就是所谓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要进行改造;第三个1亿人就是指现在还在农村的人口,特别是在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促进全国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汪同三表示

  数字8 10%以上

  原文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

  点评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是本届政府抓教育工作的主线。未来在项目设计上更加考虑织网兜底补短,整体设计推进教育公平方案,把工作重点放在乡村教育建设上,稳固乡村教育体系。其次是要考虑用一些市场机制和差别化政策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比方说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上有所不同,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政策也不应当一样,不一定都得依靠公办机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表示

  数字9 700万套以上

  原文

  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

  点评

  保障房目标与任务非常明确,而且将作为整个房地产工作的重中之中,棚户区改造仍是保障房中的重点,未来几年二三线城市将是棚改、旧改的主战场。并且大城市保障房比例的提高将主要通过公租房来完成,也让外来务工人员受益。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

  数字10 3.9%以上

  原文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点评

  “治污减霾药”其实没少吃,效果为何难如人意?报告对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着墨多,提出“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让人们看到希望。打破治污“一亩三分地”,走好“全国一盘棋”,启动碳排放交易权,运用市场化手段降污,如此或能缓解“雾霾中国”的“呼吸之痛”。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表示

  (本报记者 宦佳整理)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