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发馅饼”还是“银发陷阱”

2014年03月14日 17:00    来源: 新华网     潘林青 叶婧

  新华网济南3月14日电(记者潘林青、叶婧)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更加注重养生和健康,因此各色保健品日益受到追捧。然而,在今年“3·15”之前记者对老年人保健品市场走访调查时发现,不少商家已经“盯上”了这个“银发商机”,甚至有些不法分子将成本仅几元的假冒伪劣保健品,以高达几十元甚至几百元出售,从而谋取暴利。许多老年人当做“馅饼”的保健品,其实是不法商家为他们精心准备的“陷阱”。

  保健品经销商盯上“银发商机”

  目前,不少保健品经销商已盯上“银发商机”,不管是在药店、医院,还是商场、广场,甚至是自家门口,都能看到保健品推销员的身影。

  济南市民王爱萍今年60多岁,经常去所住小区附近的一处空地锻炼。她告诉记者,刚开始这处空地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在锻炼。后来,前来锻炼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一些保健品推销商就来了,不停劝老年人购买。好多人经不住劝,每月都会花一两千元去购买保健品。

  在北京工作的白峰也向记者反映,父母退休在家无事可做,经常会去参加一些所谓的“健康养生讲座”,“养生大师”一番“讲解”后,父母一般都会掏钱购买保健品。为此,家里专门腾空出一个房间来堆放这些东西。

  江西南昌市民聂敏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了“躲开”热情的保健品推销员们,聂敏打算把父母亲接到自己身边住。“我爸妈经常一次就花费上万元购买一家公司的保健药品,因为购买额巨大,已经成了这家公司的‘钻石级’会员。我家经济条件一般,这样大的开销有些吃不消。”聂敏说。

  艾女士是济南一家进口保健品经销商,她告诉记者,保健品推销员有一套针对中老年人的“话语体系”,从说的第一句话到老人家付钱,中间的每一句都经过了“反复实践论证”,确保“90%关注,80%回访,70%当场掏钱”。

  记者了解到,不少保健品经销商之所以盯上“银发商机”,是因为这一市场潜力巨大。仅在山东一省,2010年老年人口总体消费规模就超过1100亿元,并且权威部门预计未来老龄产业仍将快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成本几元售价几十元 假冒伪劣保健品利润惊人

  经过多方联系,记者找到了一位保健品销售“资深人士”老余。他告诉记者,经销老年人保健品特别是假冒伪劣产品利润十分惊人,哪怕是一家小公司的管理层年薪都过百万元,一线推销员只要肯出力,一年拿个十来万元也不成问题。在他们这行,流传着太多“一夜暴富”的故事。

  为何老年人保健品会如此暴利?老余以一款“仿冒”的维生素保健品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种维生素的原料价格约为23元/千克,按照每瓶100片、每片含70毫克这种维生素计算,1千克原料即可以制作约140瓶。即便加上包装、营销等各种费用,一瓶的成本价也不会超过1元。

  “商店里卖30元到50元一瓶的都算是‘良心商家’了。要是上门直销,后面加上一个或两个零也能卖出去,这就看推销员的本事了。”老余说。

  南京市公安局雨花分局近日查获了一个制售假冒进口保健品的窝点,发现犯罪嫌疑人获利十分惊人。参与办案的民警刘家楹说,通过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一瓶药的成本价不到2元,但是他销售给别人三四十元,总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

  不仅是在江苏南京,近期山西、宁夏、安徽、河北等地都查处了不少以制售假冒伪劣保健品牟利的不法行为。2013年5月至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专项行动,查扣违法保健食品136.5万盒(瓶)、192.6万粒散装胶囊和4000公斤原料,涉案货值达5亿多元,罚没金额近8万元。

  山东豪才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国敏说,“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是一些假冒伪劣保健品的惯用花招。这些保健品的质量难以保证,而造假者却凭借低质高价的产品获利颇丰甚至“一夜暴富”,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避免保健品成为“银发陷阱”?

  业内人士认为,针对当前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不法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对刊载虚假广告的媒体也要追究连带责任,同时加大对老年人的关爱力度,避免保健品成为“银发陷阱”。

  刘国敏认为,在生产领域,应为老年人保健品建立更为严格、合理的监管体系,从源头上管控保健品的质量安全;在流通领域,要构建广覆盖、网络化的监管格局,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监管死角。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认为,加大处罚力度也是有关部门规范保健品市场的重要手段,除了对不法商家处以重罚外,还要设立“黑名单”制度,永远禁止他们再次进入这一市场。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